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次胃肠镜,2年中西药,竟未收寸功中医 [复制链接]

1#

“燥者润之”是治疗口干舌燥诸症的惯用治法,但这主要是针对燥邪伤阴或者阴虚内燥所致的口干舌燥。如果是阳气亏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饮内停,津液不能上承导致口干多饮,则需要从温阳化饮做起,“不生产水只做水的搬运工”,才能够解渴止饮。该患者就是典型的阳虚不能化饮导致的口干舌燥,使用滋阴润燥诸法治疗2年未收寸功,抓住其饮不解渴、饮后腹胀、不耐寒凉食物的特点,考虑其为阳虚水饮体质,摒弃滋阴润燥的套法,采用温阳化饮的治法,病情很快缓解。

今年68岁的江阿婆受口干口苦折磨2年余,每日需要饮用大量的水都不能解渴,反因饮水造成腹胀难受。曾在多医院就诊,查血糖、甲功未见明显异常,先后查4次胃肠镜亦无明显异常,屡用中西药物治疗后缓解不明显,检视其中医治疗方案,多为滋阴润燥之品。经人介绍后,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

初诊是在年10月2日,当时仍有明显口干多饮,饮不解渴,反增腹胀。无明显消瘦,无口干口苦,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无烦躁易怒,胃纳欠佳,睡眠尚可。平素不耐受寒凉食物,进食水果、蔬菜则容易腹胀、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四诊合参辨考虑为消渴、胃痞病,证属阳虚饮停证。患者饮不解渴反增腹胀乃中焦虚寒有饮,阳不化气,脾阳亏虚,津不上承所致,屡用滋阴润燥无效亦能反证。治疗予以附桂理中丸温阳健脾,合五苓散化气消饮,稍佐健胃消食之品。

桂枝淡附片(同煎)党参干姜

白术茯神炙甘草猪苓

泽泻砂仁炒麦芽山药

细辛鸡内金

7剂,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一周,症状开始减轻

10月9日复诊,服药后口干减轻,仍有腹胀肠鸣,大便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药后明显口干好转,且无口苦、咽痛、烦躁等热像,乘胜追击,加大温阳桂枝、干姜用量。仍有腹胀,故加厚朴行气除满。

桂枝淡附片(同煎)党参干姜

炙甘草白术茯神猪苓

泽泻砂仁细辛山药

姜厚朴鸡内金

7剂,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2周,症状明显缓解

10月16日复诊,诉已无明显口干思饮,腹胀亦减轻,但服药后夜尿增多。无明显口干口苦,胃纳好转,大便一日一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已无干口思饮,考虑水饮标证已减轻。服药后夜尿增多,乃阳虚之本仍未固,于是原方减渗湿化饮之品,加强温阳健脾补肾之药。

桂枝淡附片党参干姜

炙甘草白术茯神砂仁

细辛山药鸡内金姜厚朴

盐社仲

7剂,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3周症状平稳无反复

11月7日复诊,无口干口渴,无明显腹胀,偶有肠鸣,胃纳尚可,大便基本正常,活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患者已无明显腹胀胃纳尚可,故去行气除满消积之品,增温补肝肾之狗脊熟地以固本。

桂枝淡附片干姜炙甘草

白术党参鸡内金砂仁

茯神细辛山药烫狗脊

熟地黄15g

7剂,考虑病情减轻,减为隔日服药一剂。

减药后症状一直平稳

11月20号复诊,近半月病情平稳,一直未再口干及明显腹胀,昨日进食青菜较多,亦未引起腹胀腹泻。近两日感冒咳嗽,夜间咳嗽明显,痰粘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患者虚寒体质未变,故仍在原方加减,并加化痰止咳之品。

桂枝淡附片干姜白术

茯神党参炙甘草鸡内金

细辛砂仁山药天竺黄

五味子

7剂,日一剂,水煎服。

五苓散是古代水饮病的专方,为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此方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而烦躁、口渴而动悸,都是五苓散证的指征。这种口渴,是口渴而不喜欢饮水,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虽有口渴,但无舌焦干燥,这是区别于阴虚口渴的重要鉴别点。其次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除口渴而小便不利外,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可以协助识别方证。

口干多饮仅仅是一个症状,产生的原因既有可能是阴虚内燥或者燥邪伤阴,也有可能是阳虚不能化饮。对于后者,难在于识证,除了患者表现的饮不解渴、饮后腹胀、不耐寒凉食物外,舌润不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体征。对于阳虚饮停所致的口渴,抓住阳虚的根本采用温阳化饮的方法方为正治,亦如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言“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级钟如超同学协助整理医案)

#专业作者在头条##中医#

医师黄继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