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西医名词不能简单等同,器官organ [复制链接]

1#
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https://m.39.net/news/a_9331230.html

西学东渐,当西医传到中国,名词概念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大量借用了中医的名词。可是,中西医研究方法并不相同,各自体系下的名词概念往往也有着不同的内涵,简单对等之后,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另一方造成曲解。厘清中医概念的内涵,与西医同名概念加以区别,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医必须进行的工作。

本文于建成老师详细剖析了器官≠organ、藏府≠脏腑,揭示中医“司外揣内”本质含义,提出没有必要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来改造中医,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器官≠organ藏府≠脏腑文/于建成马淑然

器官≠organ

西学东渐,西医概念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大量借用了中医的名词。

如伤寒,西医是指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杆菌引起的一个全身性传染病,而中医固有的概念是指伤于“寒”的一类疾病。

organ(元件),是动物或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肾、叶、花),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被翻译成器官,西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倒把中医搞得找不到北了。

器官,是《内经》中的两个概念,具有不同内涵。官,是借用官职职能论其功能,借用解剖名词命其名;器,是指有些“官”,具有器皿、器械的属性。

《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出神明,主宰生命,这个功能,定义为心。这就是一层窗户纸,但请被西医洗了脑的中医,看看这层窗户纸的里面,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儿。中医有解剖,但没有科技的强大支持,不足以认清解剖元件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通过思辨,采用“黑箱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完美解决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只能证明先圣的伟大。

这绝不是先圣“司外揣内”揣测错了,没有必要让西医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来改造中医。即便改造,也不能像中医教材一样,把西医解剖元件与中医器官直接嫁接,然后像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之类的问题,辩论起来没完没了。

藏府≠脏腑

脏腑,《黄帝内经》中原本是藏府。年简化字推行以前,各个版本基本都使用藏府二字。藏府,后造出分别字臟腑,被有些中医和其它典籍所使用,简化字脏腑规范了所有现代出版物。加了肉字旁,以示与肉体有关。

正因为加了肉字旁,使得《黄帝内经》藏府的原义逐渐被曲解,特别是西医借鉴中医名词(器)官、脏(腑)翻译internalorgans(内部元件、机构)以后,藏府原义少有人理解。

为了厘清中医概念的内涵,与西医同名概念加以区别,实有必要恢复使用藏府二字。

《墨子·三辩》:藏,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说文》:藏,匿也。本义:隐匿。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说文》:府,文书藏也。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

《白虎通卷八·性情》:“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

《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四者论配藏府》:“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为五性。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曰六情。”

《五行大义·序》:“夫五行……本乎阴阳……周竟天地……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凡二十四段,别而分之,合四十段。二十四者,节数之气总。四十者,五行之成数。”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内经》是用五运六气构建的理论,五藏六府不过是虚拟的器官,与西医解剖元件风马牛不相及,不可能是具体的肉体结构,故不应该带“肉”字旁。

构建理论模型来掌握客观规律,是很多学科普遍采用的方法,典型的莫过于天文学、力学。中医就像牛顿的科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西医(实则是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不同是理所应当的。

明白了这一点,中西医结合水到渠成;不明白这一点,像中医教材一样强行嫁接两者,就只能在论证中医存在多少错误上兜圈子。

I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于建成马淑然,原文发表于“岐黄正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