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灾荒战争瘟疫,古代人口大量异常减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s://m.39.net/cm/a_g8ox4dj.html

在中国古代,人口大量“异常”减少的原因,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灾荒、战争、瘟疫这三种了,实际上每一种都惨绝人寰。

一、战争和战乱。

战争和战乱持续发生,每次都能导致大量人口的减少,甚至有时候古代一些地方发生屠城,导致整个城市的人口所剩无几,这是不争的事实。

例如,西汉末年,由于发生了赤眉军起义,以及各路反对王莽的诸侯起义军不断混战,西汉总人口由多万,减少到光武帝称帝后东汉初年的多万,这万人口的减少,大半是战乱导致的。

又例如,东汉末年,再次发生黄巾军起义,以及各路诸侯互相争战的乱象,董卓、袁绍、曹操、吕布、刘备、孙权等等人物,不断拉起队伍互相讨伐,以至于,东汉末年全国总人口从多万,一下减少到三国鼎立后的多万,这几十年,人口减少了近万!

再例如,唐朝鼎盛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总人口多万,经过安史之乱,北方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南方人口减少了将近两成,而到了唐朝末年,全国总人口增加到了万,经过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战乱,到宋朝初年,全国总人口只剩下了多万,光这一段时间,人口减少了多万,大部分都是战争和战乱导致的。

历史不忍细读,如果粗略地看这些人口的减少,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几百万几千万这样的数字,可是,具体到某个人,某个家族,某个地区,那就是另一段不同的血泪史了,满清入关的时候,在江南制造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张献忠在四川地区、重庆地区的人口灭绝,哪一段不是血和泪?

二、灾害引起的大饥荒。

我们中国老百姓总是讲,民以食为天,可是,我们也要看天吃饭,哪天天公不作美,造成了旱灾、水灾等等,所带来的人口异常减少,数量也非常惊人。

例如,西汉汉宣帝刚继位,关东郡国就有十一个地方发生大水灾,导致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大部分饿死,没饿死的,也开始“人相食”,尤其是齐地。

当时,不但汉朝发生了水旱灾害引起的饥荒,连位于草原大漠的匈奴,也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

根据《汉书》记载,这一次大旱灾,导致匈奴地区“人民畜产死亡十之六七。”为什么汉元帝在位这段时间,汉朝能逮着匈奴使劲揍啊?这次旱灾导致匈奴“人畜死亡十分之六七”,是重要原因之一,匈奴战斗力减损到什么程度可以设想了,没个几十年,匈奴恢复不来元气。当时史书记载“匈奴”衰弱到什么地步了呢?汉朝的大臣认为,“现在匈奴人畜疫死,旱蝗将地上之物食尽,病疫困顿,其力量抵不住中国的一个郡。”

例如王莽新朝时期,关东地区再次发生水旱蝗灾,老百姓再次人相食,所以导致了赤眉军的兴起,同时,关东地区的老百姓因为没饭吃,自己铸造私钱,被王莽通过连坐的株连方法,逮捕了十万多人,包括老幼妇孺,这些人被王莽关押以后,因为没饭吃,再加上心惊胆战之下的恐惧,死了七八万。

再比如,西晋末年,晋朝发生持续好几年的水旱灾引起的大饥荒,这也是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别说地方上了到处是“人相食”的事儿了,连西晋的京师,都发生了这类事儿,最后连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逃跑了八九成。

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他的侄子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后,皇宫里都没得东西吃了,以至于他手下的人,从太仓里酿酒的酒窖里找到了几十块“酒曲”,拿出来给他煮了熬粥吃。这一年是晋愍帝建兴四年,冬天的十月,西晋京城洛阳再次发生惨绝人寰的大饥荒,京城一大半人饿死,据《晋书》记载:“京城饥荒极端严重,米一斗值黄金二两,人吃人,一大半人饿死。”

到了东晋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司马绍的时候,东晋境内同时发生战乱、饥荒、瘟疫,东晋总人口一下减少了一半,《晋书》记载:明帝聪明敏捷能随机断事,尤其精通物理。在位期间兵乱连年,饥荒不断,死于饥荒战乱瘟疫者过人口之半,国家空虚社会凋敝十分严重,国事极端艰难。

东晋人口死了一大半,这些修史书的无耻文官们,竟然还说晋明帝“聪明敏捷”云云,难怪鲁迅先生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闹饥荒的时候,我们在历史书上,最常看到的就是“人相食”三个字,甚至后来出现了“两脚羊”、“米肉”这类词汇,晋愍帝就吃过“米肉”。这是朝廷上,地方上则更惨,更加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东晋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初年,天下闹了大饥荒,各地反抗群起,有一伙以侯都为首的贼人跑到了洛阳,常常抓了老百姓充饥,甚至于把东晋的军队俘虏也当做食物。

三、疾病和瘟疫。

疾病和瘟疫是古代人口大量异常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由于古代医疗不够发达,防疫不够及时,方法不够科学,一旦瘟疫流行开来,对很多地区和人口造成无差别的大量灭绝。

跟战乱和饥荒不同,战乱饥荒等引起的人口减少,在古代还有人统计记载,甚至具体死了多少人,都有个大略的估计值,可是瘟疫等疾疫引起的人口灭亡,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一城的人都没了。

瘟疫起因的原因,一般是战争、水旱灾等灾祸以及各种疾病。

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东汉的北方地区曾经出现了一次特别大的瘟疫。这场瘟疫,主要是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这种杀死数百万人口的传染性疾病,叫做伤寒!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叫张仲景,他流传下来一部特别有名的医学论著,叫《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为什么以“伤寒”这种病命名他的书呢?因为伤寒这种病,十年间,夺走了他的家族多人里的七八成,也就是说,张仲景家族,有人左右,都死于伤寒。

古代医学不够发达,伤寒这种病,也曾经造成了一场巨大的瘟疫,几十年间,夺走了东汉几百万人的性命。

特别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年,这场大瘟疫近乎达到它的顶峰,不但使无数老百姓丧命,连达官贵人们也难逃一死,例如建安七子里的四位,刘桢、应玚、徐干、陈琳都于这一年染病身亡。

当时,魏武帝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说疫气》,里面描述了这场瘟疫造成的恐怖景象: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这一年,根据曹植的描写,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家家都有染病而死的人,户户都有为死去的亲属嚎哭的人,有的全家被瘟疫灭门,有的整个家族被瘟疫灭族,然而,死去的大部门却都是粗衣恶食、草舍蓬门的贫苦百姓,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被灭门、灭族的就少得多,曹植认为是老百姓应对能力差导致的,想想可不就是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百姓,怎么抵抗疾病和瘟疫?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老百姓食不果腹,吃不饱,穿不暖,怎么会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没有病疫时保住命都已经不错了。

其实,战争才是带来瘟疫的最大源头。

比如,南宋末年,窝阔台做了蒙古的大汗,带着蒙古铁骑一路向南扫荡,首当其冲的是金国,此时,金国与当初灭掉北宋的鼎盛时期已经不同,对比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金国汉化得太厉害了,已经失去了草原民族的狼性,金国此时定都北宋的都城汴京,在蒙古人眼里,恐怕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一较强弱的对手。

公元年,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蒙古大汗之位后的第四年,蒙古大军围困了金国都城汴京。这已经是蒙古骑兵第二次围攻汴京,第一次是这一年的三月,窝阔台派大将速不台攻打汴京,速不台围攻了16个昼夜,没有攻下来,只好留下一万多士兵的尸体撤兵。

当年的十二月,速不台听说金主逃走,再次率领蒙古大军围攻汴京。此时“汴京已满城萧索,饥人相食”,速不台在第二年的四月份攻入汴京城,他本来打算屠城,但是被耶律楚材谏止。

然而,这两次围城,给汴京的打击是巨大的,大战之后便会有大疫,因为腐烂的尸体没有及时处理,传染着各种疾病,根据史学家葛剑雄考证,这次围攻导致汴京死亡人数达到一百万以上,其中近九十万是战后的大疫导致的。

《金史.哀宗纪》记载:天兴元年(年)三月壬寅,大元兵攻汴城。丁卯,解严。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古代最可怕的瘟疫之一,是鼠疫,在不同的朝代,都曾经夺走过无数人的生命。

鼠疫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传播性强和致死率高,古代的鼠疫,几乎导致一半以上的感染者死亡,有的高达70%。

近代来说,战争都会伴随着鼠疫,清朝末年,太平天国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由于太平军和清军在这几个省份激烈争战,鼠疫数度爆发,导致这三个省的人口锐减。

清朝同治年间的年代,云南的徴江县爆发鼠疫,当时全县2万多人口,因为鼠疫,死了多人,几乎半个县的人都死了。

明朝末年,北京城也发生过鼠疫,甚至明军也感染了鼠疫,导致战斗力几乎全部丧失,所有人的人说,明朝的灭亡,鼠疫也是一个原因。

这场鼠疫发生在年,距离明朝灭亡不到一年,当时北京作为明朝的京师,全城都在传播鼠疫,最高的时候每天死亡上万人,这场大疫最终造成全城20多万人死亡,当时明朝北京城账面上还有约10万的兵力,这场大疫过后,只剩下一半不到,有五万明朝士兵死亡,剩下的不到五万人,很多也失去了战斗力。

古代的老百姓遇到大灾和大疫,一般只有两个出路,等死,或者成为盗贼保命。赤眉军、黄巾军、和黄巢军、李自成军,都是如此。

明朝崇祯末年的大臣左懋第,曾经给崇祯帝上过一道奏疏,要求他可怜可怜天下的老百姓。

左懋第有一次从天津的静海走到山东的临清,看到一路上老百姓的那种惨状,才愤而向崇祯帝上疏的,他看到了什么?

“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

从天津静海走到山东临清,路过的河北的沧州和山东的德州,根据左懋第所说,这两个地方的人,六成的老百姓都死于饥荒和瘟疫,剩下的四成为了生存,当了盗贼。

所以左懋第要求崇祯赶紧可怜可怜这些老百姓,快点救济救济,可是,这一年是崇祯十四年,公元年,离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灭掉明朝还剩三年时间,崇祯帝自顾尚且不及,哪又会管老百姓的死活?左懋第却还在奏疏里质问崇祯帝:“干什么使民心瓦解到这般境地呢?”

有学者曾经做过统计,中国自商周时代起到近代,有文字记载的疫情频频发生,其中大疫至少有次。比如,隋唐五代时期,记录有58次瘟疫流行,平均6.5年1次,其中大疫13次,与征战有关11次。两宋时期记有疫病流行次,平均3.19年1次,其中大疫18次,与战争有关的11次。

也就是说,古代的中国,平均每过几年,就有一次大疫发生。至于小的疫情,更是多得多。

参考文献:

《二十四史》司马迁等著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著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著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