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凝集反应万融实验 [复制链接]

1#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以合适的比例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在一定温度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反应产生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其中将抗体吸附于载体表面检测抗原的间接凝集反应,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一、ABO血型测定(玻片凝集反应)

红细胞表面有血型抗原A和/或B,当与相应的抗体(抗A、抗B)相遇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常采用玻片凝集反应。

1.标准抗A和抗B血清、生理盐水(NS)、碘酒、75%酒精。

2.洁净载玻片、试管、无菌采血针、消毒棉签等。

1.制备红细胞悬液:碘酒、酒精消毒无名指指端,用灭菌采血针采血,滴入加有0.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红细胞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在载玻片两端分别加入抗A、抗B血清各一滴。

3.加红细胞悬液各一滴,混匀,10~15min内观察结果,出现凝集物为凝集反应阳性。

4.必要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凝集现象(图1-1)。

图1-1 玻片凝集反应

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者为A型血;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者为B型血;与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者为AB型血;与抗A、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者为O型血。

1.A血型的人含有哪种抗体?位于什么部位?AB血型的人含有什么抗原?位于什么部位?

2.试举例说明玻片凝集反应的其他临床应用。

二、试管凝集反应

用已知的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血清进行反应,根据凝集现象判断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滴度,如肥达反应。

1.伤寒患者血清(1∶10稀释)、伤寒杆菌O和H抗原菌液、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生理盐水。

2.试管、试管架、滴管、吸管等。

1.取清洁小试管32支,排成四排,分别标记序号及“O”、“H”、“甲H”及“乙H”等字。

2.用1ml吸管吸取生理盐水,每管加入0.5ml。

3.在每一排的第一支试管中都加入伤寒患者(1∶10稀释)血清0.5ml,吹吸混匀。

4.倍比稀释每排血清,即从已加有血清的第一管中吸取0.5ml,加入第二管,混匀后吸取0.5ml加入第三管,混匀后吸取0.5ml加入第四管,混匀后……直至第七管,混匀后吸取0.5ml弃去,第八管不加血清作为实验对照管(图1-2)。此时,每排每管的容量均为0.5ml,第一管至第七管的稀释倍数依次为1∶20,1∶40,1∶80,1∶……1∶。

图1-2 血清倍比稀释法

5.分别吸取伤寒杆菌O菌液0.5ml,加入第一排的各试管中;分别吸取伤寒杆菌H菌液0.5ml,加入第二排的各试管中;分别吸取甲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0.5ml,加入第三排的各试管中;分别吸取乙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0.5ml,加入第四排的各试管中。此时,每排各试管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40,1∶80……1∶。6.将各试管振荡混匀,连同试管架置于56℃水浴箱中水浴2~4h。7.小心取出试管架,手持试管(切记不要混匀)对光观察试管内液体混浊度与管底沉淀物的性状,以判断结果(表1-1)。

表1-1试管内液体混浊度与管底凝集物的性状

第八管对照管为阴性反应,以“++”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血清抗体的效价。

1.试述肥达反应的判断标准。

2.阴性反应的试管为什么是均匀混浊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