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本古代医学著作背后的苦难故事,向勇于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6/5677813.html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关于记载或提到瘟疫的书籍数不胜数,但是系统成篇幅专门讨论瘟疫的书却并不多,《伤寒杂病论》和《温疫论》两本书算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也为中医的瘟疫疗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治疗角度。

《伤寒论》

当然瘟疫灾害带来的影响也是骇人听闻的,甚至让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既然能够形成著作,可想而知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不为人知难以想象的生死劫难。疫情笼罩下胡历史是触目惊心的,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批英雄涌现。

这本《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没错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东汉医学家,他有成就之高,被后人称为医圣。他所著就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好多方剂,不仅救治了很多患者,而且为医学研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雕像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医者,其从医的契机却是与瘟疫有关。张仲景出生在南阳,初时家境还算不错,从小接受了教育,好在张家藏书也比较多,张仲景从小便饱读诗书典籍。而且,尤其喜欢读医书,对医学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可是好景不长,十二岁那年,张仲景的父亲不幸病故,家道败落,家中也无力于支持张仲景继续读书,张仲景只好自己研读医书。就这样过了两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周边发生了瘟疫,波及到了他们所在的村庄,就连张仲景的母亲也染上了瘟疫,一病不起。当时医疗资源本来就有限,大面积爆发瘟疫的情况下,村庄里的疫情更是无力拯救,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瘟疫横行

眼看着村庄的人一个个病倒、死亡,瞅着母亲痛苦的样子,张仲景坐不住了,选择了乐观面对瘟疫主动出击。他凭着看医书所学到的知识,从附近的山上采集了一大车草药,回来一通加工最后煎煮,熬成了一大缸汤药,用来救治村里的百姓与瘟疫作斗争。但是,毕竟张仲景不是医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进行过长期的行医锻炼,百姓对他的药还是将信将疑。

张仲景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以身试药,并且用熬好的汤药为自己的母亲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乡亲们也争先恐后地接受治疗,最终张仲景以少年的胆识和过硬的知识储备,治好了村民,驱散了瘟疫。年少有为,在瘟疫中一战成名,这也成为了他以后从事行医生涯的一个契机。宛城回春堂的张伯祖听说了张仲景的事迹,主动收他为徒弟,传授医术。

张仲景采药

当然张仲景也不负众望,勤恳好学,救死扶伤,研究出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方剂,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还留下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他也成了远近闻名、名誉古今的伟大医者,甚至他的医学成就最后超过了他的老师张伯祖,《襄阳府志》的记载中就有验证“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另外一本《温疫论》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虽然吴又可没有少年战瘟疫的传奇经历,也没有医圣的光环加持,但是他所面对瘟疫的次数,与瘟神斗争的经历也是非常的值得敬佩,甚至最后与明朝的国运联系在了一起。

《温疫论》

吴又可活跃的年代是明末崇祯年间,一个伟大朝代的晚期,各地农民揭竿而起,形成了像李自成、张献忠这样成规模的与朝廷作对的势力,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偏偏全国各地又瘟疫四起,此起彼伏经久不灭,瘟疫横行十户九死,百姓无力救治,命如草芥。甚至军营中也控制不住瘟疫的蔓延,只能隔离断臂求生。

吴又可剧照

吴又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医者,经历了这一场场瘟疫,也是疼在心上。他通过每次与瘟疫的斗争积累经验,并且详细的记录在案,潜心研判总结规律,大胆创新地提出了疬气致病的学说,首先掀开了瘟疫的真面目,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项伟大创举。并且创立了瘟疫学说,著就了《温疫论》。

收集病症

后世看来张仲景、吴又可,都是伟大的医者,散发着英雄的光辉。但是他们经历的苦难,和眼看瘟疫肆虐下横尸遍野的景象迎难而上,为百姓出力,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无畏精神是值得每个人敬仰的。同时,也向逆行而上,与瘟神争高下的所有医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