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导语:家庭养殖肉鸽目前大多品种退化,影响生产效益,导致养殖带来的经济收入下降,要想恢复提高肉鸽的品种,就得进行提纯复壮。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乳鸽大多以活鸽或白条出售,以只为单位结算,导致从业者过分重视数量而忽视了乳鸽上市体重。很多肉鸽养殖场为节省高额的引种费用,肉鸽的留种在小范围内反复进行,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后续种鸽毛色混杂,生产繁殖性能下降,乳鸽体重呈下降趋势,上市体重达克以上的比例越来越少。
有一些不良企业存在炒种行为,种鸽供不应求,生产跟不上,结果就速配、乱配,有鸽就是种,甚至把回收的乳鸽再作为种鸽卖,严重扰乱了种鸽市场。
许多养鸽户由于对种鸽特征不甚了解,上当受骗,影响了生产效益。目前,从事肉鸽专业育种、保种的单位较少、人才更少,技术上存在缺陷,导致了引种渠道的混乱,种鸽质量得不到保障。
一:引起肉鸽品种退化的原因
1.没有从正规种鸽场引种
一些肉鸽生产企业,为了贪图便宜,认为肉鸽都是纯种繁育,不进行杂交,不分代次,随意引种。因此,引种时对供种鸽场不进行严格挑选。
一些供种鸽场系统培育工作不完善,存在品种退化问题。另外,某些种鸽是血统不清晰的杂交代,遗传性能不稳定,繁殖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2.长期近亲繁殖(小群留种、供种)
我国引进的国外品种,由于引种规模有限,被迫采用近亲(兄妹、父女、母子或表兄妹等)交配繁殖模式,导致后代出现近交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生活力下降,尤其是繁殖能力下降最为明显。
3.种鸽生理功能衰退
国内大多数种鸽场,种鸽从上笼直至淘汰,多年连续繁殖,长期并蛋、并窝。第一、第二年生产性能表现较好,以后就出现繁殖疲劳。种鸽的利用期一般为5~7岁,年龄大大的种鸽也会出现生理功能衰退。
4.饲养管理不当
(1):种鸽饲料、保健砂配制不合理,造成营养缺乏
(2):饲喂时种鸽没有吃饱,特别是带幼鸽的种鸽,饲料采食量会成倍增加
(3):一些鸽场未实行分阶段饲养,童鸽、青年鸽、种鸽采用一种饲料配方
(4):我国农村家庭养鸽的饲养环境粗放,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种鸽原有优秀性状和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5.疾病原因
很多鸽场卫生防疫工作做得不好,造成疫病流行,同样也会造成品种退化。
病毒性传染病(鸽瘟、鸽痘)、细菌性传染病(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念珠菌病、霉菌毒素)、原虫(毛滴虫病、球虫病)等严重威胁种鸽的健康,一旦感染发病,就会引起鸽群生产性能的下降或停产换羽。
二:肉鸽品种的提纯复壮措施
1.建立核心群,严格选择
核心群的成员由鸽群中符合种鸽标准的个体组成。
核心群个体要求体型、羽色具有本品种特征,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无畸形。
体重公鸽克以上,母鸽克以上。年产乳鸽6对以上,所产乳鸽28日龄体重克以上。核心群种鸽年龄在1~4岁。
2.选择步骤
(1):初选
首先选择体大、背长、胸宽、尾翘、体重相近、体质强健、毛无杂色的雌、雄个体进行配对。
公鸽体重为克以上,母鸽体重为克左右。做好生产记录,将后代遗传性能不稳定。1月龄乳鸽体重达不到克,乳鸽体型、毛色有变异,年产达不到6窝的产鸽予以淘汰。
凡是体重7日龄达克,25日龄达克以上,具有亲鸽(如白羽王鸽)品种特征的后代定为初选对象。
(2):复选
6月龄的雌雄鸽体重分别达到克和克以上,遗传性能稳定的产鸽,确定为种用鸽,列为核心种群备选成员。
配对雌、雄鸽要求同一品种,同一羽色类型,同时避免近亲交配繁殖。这样,经2~3年选育,即有相当规模的核心种群。
(3):最后鉴定
配对6个月后(12月龄)进行。生产性能符合条件者(半年生产仔鸽在3对以上,乳鸽体重在克以上)补人核心群。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情况。
3.核心群的扩大和更新
核心群的后代应做好系谱记录,根据后代情况对核心群种鸽进行后裔鉴定。把符合选择条件的优良后代加入核心群,使核心群不断扩大、更新,种质不断提高。
4.核心群的管理
核心群是由肉鸽场最优秀的个体组成,要由专家指导,专人负责选种、选配工作。加强核心群日常饲养管理,保证营养供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技术人员要做好各项记录,包括种鸽编号(初选体重、复选体重、羽色、年龄)、生产记录(产蛋、孵化、育雏、乳鸽成活率)等。
总结:导致养殖肉鸽效益下降的原因,就是在平时饲养中不能合理分配种鸽。在日常生产中如发现品种退化,应该及时进行提纯复壮措施,保证肉鸽生产和家庭养殖的收入。
好啦,这次分享就到这里啦。更多肉鸽的知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