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何志成:管理流动性 防止奔腾式通胀
摘要: 央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超出市场预期,也超出年初计划控制目标17.5%。 在该数据公布前,央行上调了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间两个月。这次上调显然与央行希望控制未来3个月贷款规模相关,也有分析指出,这是货币紧缩的信号,未来的举措包括加息。
央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超出市场预期,也超出年初计划控制目标17.5%。同时,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增加5955亿元,同比多增788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却明显偏多。
在该数据公布前,央行上调了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间两个月。这次上调显然与央行希望控制未来3个月贷款规模相关,也有分析指出,这是货币紧缩的信号,未来的举措包括加息。但我以为,前9个月M2平均增长了18.7%,想在第四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将全年平均数压缩到17.5%以内,后3个月的M2需要回到16%以内,这势必需要出台更急切的紧缩措施。目前看,很难,且没有必要。
为什么很难?目前存款准备金比例已经接近历史高点,数量型控制手段的使用余地很小。靠行*命令控制有没有必要?效果如何?以前央行控制贷款规模,尤其是临时性控制,主要靠打提醒个别超规模较大的银行,这个办法可行,但效果有限。如果是严控,就需要发文件控制贷款投放,这等于宣布货币*策转为紧缩。目前看,仓促地转为紧缩,既没有基本面的充足理由支持,且很可能会伤及无辜。如果说有些工业门类的贷款、基础建设贷款可以在年末突击压缩,但收购农产品贷款却难以压缩,相反需要较大幅度增加。由于目前农产品收购资金已经多元化,预计除了农发行需要2000亿元秋粮储备贷款之外,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需要至少2000亿元,还要考虑夏粮收购的尾款——由于刚刚宣布提高夏粮收购价格,每公斤补助0.4元,势必使一些前期惜售的农户转为卖给国家。预计四季度全部农产品收购资金需要投放4000亿元,仅此一项,就需要一个月的贷款额度。而由于农产品收购事关粮食安全,无论农民卖多少,都要收上来。因此看,农产品贷款只能保证供应,而不能压缩。
最后的手段,就是宣布加息,而且是大幅度地连续加息。目前我还是反对。近期很多大牌经济学家,如厉以宁、王建,都在讲要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不能急于加息。这些经济学家不是信口开河,他们是算过账的:如果想将M2控制在17.5%之内,将CPI控制在3%以内,甚至强调恢复正利率,必须在10月份就开始大幅度加息。而加息能不能控制住通胀预期?能不能实现后几个月每个月只放4000亿元贷款?也许能——行*手段一使就灵,但贷款规模控制了,CPI也可能回落一点点,而未来的实体经济就难以回升了——工厂关门、工地撤摊、工人遣散,想恢复,很难。
怎么办?既然可以适度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那也可以相应地容忍稍多的流动性。必须承认一个现实,目前我国CPI上涨主要是被农产品和资源品价格上涨所驱使,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出台货币紧缩*策,全世界没有先例;资源品价格上涨虽然有经济过热的影子,但这种上涨本身就可以抑制过热,例如我国已经决定较大幅度地提高煤电气的市场价格,价格高一点,消费者就会省一点,有些高耗能企业就会亏本转行;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会大面积提高工资,很多服务品价格也会提高。之前有报道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从突出“国富”转为突出“民富”,这点流动性提升(工资增加,货币投放肯定增加),是必须容忍的。
当然,流动性增加了,很可能出现局部过剩甚至泛滥。但也必须承认,流动性过剩并泛滥着,将是一个长周期、国际性的经济现象。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管理,防止出现奔腾式的通胀。还好,我们还有很多综合手段可以使用,当然不是加息。比如出台足够严厉的措施限制公款消费、严厉限制公车使用;同时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考虑人民币稳步升值问题,人民币适度升值,既可以获得稳定国际和平环境,又可增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多买些资源品。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物价稳定。
管理流动性,不能完全靠紧缩,疏导流动性(手段)要放到紧缩(手段)前头,目前能够起到疏导流动性作用的莫过于股市,股市适度地上涨,也有利于吸纳过剩的流动性。当然,利率武器是必须准备好的。有备才无患,这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