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秋季节做好伤寒预防云南省健康宣教中心 [复制链接]

1#
一、伤寒是由于感染了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和尿液中的伤寒杆菌所致,并可通过手、餐具、日常生活接触等进行传播。世界各地都有本病病例,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发展中国家较多见。二、患者及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起即可排菌,在病程2~4周传染性最强,进入恢复期限后两周内仍有半数排菌。三、病菌随大小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手、餐具、食物、饮料、苍蝇或蟑螂而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食物、冷饮和水源污染往往造成暴发流行。四、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少年儿童、青年多。病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个别可第2次患病。五、夏秋季多见,近年来学龄期、学龄前儿童感染相对增多。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可散发或流行(水型、食物型流行)发病。六、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给水卫生,严格执行水的卫生监督,是控制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环节。七、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能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预防效果尚不够理想,反应也较大,不作为常规免疫预防应用。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