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伤寒、温病学术界限不同,那么在《伤寒论》里面,仲景是怎么论述温病的呢?
本文单志华老师详细剖析仲景文论,逐字逐句分析条文的温病定义、误治出现的诸多变证,指出对脑中风发作期的治疗思路会有启迪,并分享了伤寒大家胡希恕先生对温病实证的治疗经验,提醒大家学《伤寒论》要体会临证场景,一起来学习吧~
学《伤寒论》要体会临证场景
文/单志华
以第6条“温病”为例: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01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与“温病”是并列关系。此条的提法当留意,前面是“名中风”“名伤寒”,是太阳病的两种证型,与太阳病是隶属关系;此是“为温病”,与“太阳病”是并列关系。表明温病不是太阳病的一个证型,而是有别于太阳病的一种叫“温病”的病。
仲景把温病定义为“发热而渴,不恶寒”七个字,明显是就“发热”的特点写出而与太阳病做鉴别的,并用“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来说明温病与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
那么,起首以“太阳病”冠之,何意?仲景以“太阳病”冠首,并以“发热而渴”四字紧随其后,意在告诫医者温病初起(初始升温期)可能有“恶寒”,但恶寒程度轻微且时间短暂,初起类似太阳表证,但又实实在在不是太阳病,故将“为温病”这种定律的形式用“发热而渴,不恶寒”七个字固定下来。
此前五条是为太阳病立出框架、标识眼目,至此条引出一个与太阳病病机与治疗完全不同且又是并列关系的“温病”概念,不同凡响。
“发热而渴”用“而”连接,一是突出时间传变之快,二是表明“渴”因“热”来,则“发热”的性质是里热消灼,津液自明。
需要指明的是,这个“不恶寒”不是绝对的没有寒,临床所见恶寒是发热的第一升温期的表现,作为温病的“恶寒”,为时甚短,程度甚轻。
冠之以“太阳病”,本意在强调外感病之一般共性,而不是什么“伤寒有五”一类(此种人为分类,极易造成概念混乱)。实际上,仲景是先明确太阳病的“共性”,之后以辨脉证的具休表达形式讲“个性”。
02
此条用意显然是太阳病与温病做鉴别,若误用汗法、下法甚至火熏之法,则预后不良。
结合临床看,此条误治出现的诸多变证,对脑中风发作期的治疗思路会有启迪。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l)“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医者把它当成太阳病而误用辛温发汗,则火焰愈张。“风温”是言其变化迅速。太阳病的汗法包括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掌握好汗法的适应证,一般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而温病原则上禁用汗法,误用辛温发汗必然变证蜂起,后果严重。
(2)“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组症状是误汗造成,说明里热未汗前已盛,误汗加上里热外蒸而自汗,津液大伤,谷气乏源而热邪上攻头面,胡希怒老师认为用白虎汤为正治。就是银翘散、桑菊饮亦不可用(不属干风热),热纯在里,上犯脑系。
结合临床见某些脑中风患者,病情初步控制后,每每遗留此类证候,见脉洪大、汗出、嗜睡、口鼻气粗、偏瘫或半身沉重僵硬、舌强语誉等,每每辨脉证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桃仁承气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芍药甘草汤等,效果良好。
(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津液亡失于外而热盛于内,本无可下之里实证而又误下,则重伤太阳少阴脏腑,太阳乃寒水之经,下后太阳经腑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太阳与少阴相表里,伤及少阴之精则在上“直视”(目瞪直视,眼球不会转动),在下“失溲”(小便失禁)。
(4)“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风温再被火攻,风火相煽,此证候乃重伤三阴精血导致脏器受损。邪热弥漫太阴,轻者肌肤发黄如火熏;严重者神明失守发生惊痫,乃热迫少阴厥阴精血使然;风火煎熬厥阴,筋脉失养,则肢体时有抽搐、手足痉挛。
此条论述的是因误汗致生“风温为病”,且又误下,“汗伤津液下伤肾”。津伤先虚其胃,胃气伤则谷气乏源,继而误下又损伤太阳少阴表里两经,太阳膀胱气化失司并波及少阴肾精;更有甚者,误用火攻,重伤三阴脏器精血,乃至神魂失守,焦骨伤筋,精血难以修复。势必“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03
根据前辈经验,温病实证用麦冬、生地黄配合白虎汤加大黄。
吾师胡希恕先生指出:
“此条清楚告诫人们,温病不能发汗,亦不能泻下,更不能火攻。只有清解,别无他法。此条用白虎汤。陈修园主张,真正的温病实证可以用大量的麦冬、生地配合白虎汤加大黄。临床证明效果非常之好。所言‘实’,指谵语、大便难。但因属温病实证,单纯攻下不行,宜攻下中加入强壮、滋阴、解热之品,即麦冬(一两)、生地或元参……此温病条放入太阳篇,不是要让人们当作太阳病去治疗,而是与太阳病相鉴别提出的。后面阳明篇云:‘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所谓‘外证’即指此(温病)。治宜白虎汤,渴者加人参。”(《胡希怒伤寒论授课笔记》,笔者整理)
恩师经验足资吾辈汲取。
再就是治病要“保胃气,存津液”。若津液亡失,胃气先伤,其病难治。同时要顾护生理物质,尤其是脏器精血的保护,它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
I版权声明
本文摘录自《跟张仲景说上话:单志华四十年临证读伤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单志华,版权归权利人所有。编辑/百会。
建木医社所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