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意不容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 [复制链接]

1#

每年5月—10月是我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月份,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致病微生物及毒素,现在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重要的几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1.非伤寒沙门氏菌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5月—10月)高发。

致病食品:畜肉类、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在感染后6—48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人群普遍易感。

2.致泻大肠埃希菌

发病季节:多发生在3月—9月。

致病食品:熟肉制品及冷荤食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

易感人群:老人及婴幼儿易感。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水样便、腹痛、恶心、发热、粪便中有少量黏液和血等。

3.阪崎肠杆菌

发病季节: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

致病食品:主要为婴儿配方粉。

易感人群:可引起各年龄段的感染,但高危人群主要是婴儿(0—12月龄)和新生儿(0—28天),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儿,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性最高。

感染主要引起婴儿脑膜炎、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副溶血性弧菌

发病季节: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10月)。

致病食品: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

感染后发病急,多数在4—28小时左右发病,主要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之后剧烈腹痛,脐周阵发性绞痛为特点。

5.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病季节: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致病食品:乳及乳制品、奶油糕点、蛋及蛋制品、熟肉制品、鸡肉和蛋类沙拉、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及个别淀粉类食品。

起病急,潜伏期一般在2—6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恶心、反复呕吐,可伴有上腹部绞痛,有时伴有腹泻。

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季节:全年都可能发生。

致病食品:主要为生肉及肉制品、鸡蛋、蔬菜沙拉、乳与乳制品、海产品及即食食品。

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

主要症状为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早产、死产、脑膜炎、败血症等。

7.空肠弯曲菌

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10月)。

致病食品:家禽肉为主,尤其是鸡肉,还有未进行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受污染的饮用水。

易感人群:暴发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而在散发的病例中,小儿较成人多。

感染后潜伏期为1—11天,症状多为腹泻,腹绞痛、呕吐、发热38℃—40℃,腹泻多为水样便,奇臭。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