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生从医,表彰时才知他已故去22年,非典 [复制链接]

1#

他被誉为我国的“疫苗之父”,十七年前,当SARS病毒肆虐时,一位在卫生局工作多年的老医务工作者,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不禁感叹道:

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汤飞凡何许人也?

他是我国微生物学的先驱人物,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才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黄热病疫苗,卡介苗和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

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防疫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仿佛是白衣天使降落在人间,也正因为有他发明的疫苗,才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活了下来。

这就是汤飞凡,一个虽已远去但芳名永存的医护工作者。

汤飞凡

汤飞凡出生在家道中落的乡绅家庭,6岁时汤父把他送到世交何家的义塾学习。何家的少爷——何键(后来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上将)对汤飞凡青睐有加,不仅亲自辅导他算数和自然,后来更将女儿许配于他。

汤飞凡从小就看到穷苦的人们贫病交加,所以他年少时便立志学医,欲用医学振兴中华。

正是胸怀悬壶救世的远大志向,他在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当时他的很多同学在毕业后纷纷开医馆行医,但是汤飞凡却有自己的想法。

当他的同学们邀请他也开医馆行医时

他说,“当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人?若能研发岀疫苗,岂不能使亿万人不受传染病的侵袭!”

汤飞凡的眼光是远大的,汤飞凡所处的时代正是微生物学的拓荒时代,多种重要传染病的致病原都在这个时期被陆续发现,面对国外专家在微生物学的快速进展,自信的汤飞凡说:“日本能出东方的科赫,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科赫(Koch)与巴斯德(Pasteur)为细菌学与传染病学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微生物学领军人物。

四年后汤飞凡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出国前,他与何家二小姐何琏成婚,婚后夫妻俩同赴美国。

汤飞凡一家

留学期间的汤飞凡专攻病毒学研究,师从哈佛大学著名细菌学家秦瑟。

从哈弗毕业后,校方极力挽留汤飞凡留下来,并给他提供了优厚的待遇,他的导师也极力劝他留下,以期在学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面对优厚的待遇以及良好的科研条件,汤飞凡拒绝了,如果留在美国,不仅衣食无忧,也可以更好的进行学术研究,他将会发表更多的论文,但是名和利不是他的最高理想,学以报国才是他的志向,他知道祖国成千上万的人们正在面对疾病的威胁,他必须回去。

年,汤飞凡和妻子回到祖国,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授。

当时,病毒学和细菌学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回到国内的汤飞凡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拓荒者。

虽然经费紧张,实验器材也并不全面,但是丝毫没有阻挡汤飞凡工作的热情。

他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复一位日本科学家的沙眼实验。

汤飞凡(右)

提起沙眼,现在很少有人拿这种病当回事了,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有一半人患有沙眼,农村地区的沙眼患病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以至于在当时有“十眼九沙”的说法。

要想根除沙眼,就要找到沙眼的病原体。

在这一领域较有权威的是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当时野口英世已经发表了数篇论文,并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但是汤飞凡对野口英世的研究始终持怀疑态度。

汤飞凡进行了大量实验,在7个月的实验中,仅仅有一次是野口英世论文中写到的“颗粒杆菌”

他用这株菌接种家兔和猴子,它们均未产生沙眼症状。汤飞凡的研究引起了日本科学家的强烈不满,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向汤飞凡袭来,但是汤飞凡不为所动,继续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奋斗。

接下来的三年里,汤飞凡对沙眼病原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事实证明,所谓的“颗粒杆菌”并不能引起沙眼,汤飞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初战便一举推翻了著名科学家的结论,汤飞凡一举成名。

而日本人引以为傲的野口英世,从此从日本的细菌学教材中消失了。

实验室中的汤飞凡

年抗日战争爆发,打断了汤飞凡的研究计划。他报名参加“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医疗救护队,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由于救护站离战场仅有几百米,数次险被日军炮火击中。

战争进一步激发了汤飞凡的爱国热情,不久,他接受邀请前往昆明担任中央防疫处处长的职务。

大后方的医疗条件、科研条件极为艰苦,但汤飞凡带领有限的人员生产出了狂犬疫苗、牛痘苗等简单的药剂。并且还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疫苗和血清。所制药品不仅送往全国各地的战场,还为英美盟军所用,为世界二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艰苦的环境中还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背后则是汤飞凡的辛劳与汗水。

汤飞凡与同事们的合影

汤飞凡取得的成绩远不如此。

,汤飞凡率领团队遏制住了华北鼠疫,在打完鼠疫的战役后,汤飞凡又将目光瞄向了天花病毒。

天花是古老并且对人类威胁巨大的病毒,肆虐人类长达三千年。

汤飞凡采用牛痘“天体毒种”和乙醚杀菌法,快速制出大量优质的牛痘疫苗,为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作出了重大贡献。(年6月,我国消灭了天花,比世界领先16年,但是这个结果,汤飞凡没有看到)

当上述两项事业完成后,汤飞凡又继续他未完成的理想——分离沙眼病原体。

二十年前,汤飞凡虽然推翻了野口英世的研究结论,但是沙眼病原体一直没有找到,多年过去,一直是汤飞凡的一块心病。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年,汤飞凡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为了证实分离出的是沙眼病毒,汤飞凡更是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并收集到了十分可靠的临床数据。

同年,汤飞凡发表分离沙眼病毒成功的报告,瞬间震惊了世界,汤飞凡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千年的难题。

还记得曾经年轻时汤飞凡豪言壮语吗,汤飞凡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了东方的巴斯德。这一年,汤飞凡59岁。

此后,科学家们根据汤飞凡分离出的病毒,研制出了治疗药物,沙眼发病率也在逐年降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沙眼病发病率不到6%。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后,汤飞凡将研究重点又转向当时对儿童生命威胁巨大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年,汤飞凡分离出了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为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为何是打下基础,因为正当他打算研制麻疹疫苗与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时,汤飞凡迎来自己最大的人生浩劫。

因为岳父的原因,汤飞凡一连遭到了严重的批判,使得他的身心遭到巨大打击。汤飞凡是一位有傲骨的倔强科学家,他宁愿庄严的死去,也不愿无端的受辱。

年9月30日凌晨,汤飞凡在家中自尽,年仅61岁。汤飞凡离世尽显凄凉,没有葬礼,连亲友都没有来道别,只有妻子何琏一个人将遗体火化,将骨灰带回家。

年,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向中国眼科学会寄来一封短函,邀请汤飞凡参加国际眼科学大会,为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表彰他的功绩时,国际眼科防治组织才知这名伟大的科学家已故去22年。

名将可以靠百战,名臣可以靠历练,然而无双的国士要靠上天的赐予,他们是百年不遇的国之瑰宝。汤飞凡的一生是伟大的,他带领团队生产的狂犬疫苗、牛痘疫苗等药剂,不知救了多少人,使得千家万户不再受病毒的威胁。

汤飞凡先生已经离去62年了,一个甲子的沧海桑田,他的名字如今已经淡入了大众视野,但是,他的名字和事迹不该被遗忘,如今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疫情来临时,撑起这片天空的,永远都是伟大的医护工作者和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谨以此文向医护工作者和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致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