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仔猪春季易得病你都知道吗学会这几招抱你猪 [复制链接]

1#

春季气温多变、湿度增加,病原体活跃,仔猪因免疫力低下易受疾病侵袭。以下结合养殖实践与权威资料,总结仔猪春季高发疾病及其科学防控措施,助力养殖户降低风险,提升仔猪成活率。

一、春季仔猪高发疾病及症状

1.仔猪流行性腹泻

症状:水样腹泻、呕吐、脱水,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达50%-%。

病因:由病毒(如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春季温差大、环境潮湿易诱发。

2.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水肿病)

症状:黄痢(1-3日龄)、白痢(2-3周龄)、水肿病(断奶前后),表现为腹泻、消瘦、头部或眼睑水肿。

病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多因母猪带菌或环境卫生差导致。

3.猪瘟

症状: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出血点,死亡率高,非典型病例可能表现为慢性消瘦。

-特点:春季病毒活跃,需警惕免疫失败或疫苗程序不当导致的零星暴发。

4.猪流感

症状:突发高热(40-42℃)、流涕、咳嗽、呼吸困难,易继发细菌感染。

传播:空气传播速度快,春季昼夜温差大加剧感染风险。

5.仔猪副伤寒

症状:顽固性腹泻、皮肤紫斑、败血症,多发于断奶后管理不善的仔猪。

诱因:饲料突变、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

二、综合防控措施

1.科学免疫接种

疫苗选择: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针对性免疫程序。

猪瘟:仔猪28-60日龄首免,间隔1个月二免;种猪每半年加强免疫。

流行性腹泻:母猪产前45天、30天分别接种活苗和灭活苗,提升母源抗体。

大肠杆菌病:妊娠母猪产前补充益生菌,减少垂直传播风险。

2.强化环境管理

温度与通风:

仔猪保温箱温度需保持在30℃以上,环境温度24℃左右,避免“贼风”侵袭。

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平衡保温与空气流通。

消毒制度:

-猪舍每周消毒2次,使用戊二醛或过氧乙酸;粪便、呕吐物需及时清理并彻底消毒。

3.营养与肠道健康

饲料管理:

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二甲酸钾,调节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减少腹泻。

-补充维生素C、电解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母猪保健:

产前30天至产后7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支原净、土霉素)和益生菌,改善乳汁质量。

4.疫病监测与应急处理

早期诊断: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采样送检,避免疫情扩散。

治疗原则:

-腹泻仔猪:口服补液盐+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严重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呼吸道感染:板蓝根颗粒+阿莫西林拌料,配合退热药物。

三、日常管理要点

1.分群饲养:按体重和日龄分群,减少争斗和应激。

2.记录追踪:建立免疫、用药、发病记录,分析防控漏洞。

3.人员培训:定期学习最新防疫技术,如参与农业农村部“畜牧大讲堂”等专业培训。

结语

春季仔猪疾病防控需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疫苗、环境、营养三管齐下,结合精准监测,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养殖户应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