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杂病论的版本追问一基础普及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我觉得中医就是这样,谁吃那口饭,赚那口钱,就去做宣传中医的事情,我喜欢伤寒经方原因也是,就是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觉得对症用药,也没有什么道理,道理是那些后世的读书人给加上去的,我觉得伤寒经方很多时候不讲道理,我的能力和智力还暂时认知不了为什么,那我就拿来用就行,怎么好用才是目的,看所有的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伤寒经方好用,不是为了写论文,搞职称,目前或者过去十几年的现状我就是为了自己好用伤寒论。

喜欢写伤寒论的原因,是伤寒论是本比较难进来的书,就是你能进来就进的来,进不来就是进不来,这个书的个性是我喜欢的,

医学史速览

我不是研究医学史的,对伤寒论什么康平本,赵开美版等的真假或者条文的考据不会那么在乎,可能更在乎的是几个版本怎么学习,里面相关内容那些资料有相关参考。

即使大家认为这个是伪本,那个不科学,这个不在我的论述和考量范围内,我只是看这些版本怎么能适合我们来认识伤寒论,然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要达到的水平探讨一下几个版本。

我重点强调三个个人常用的版本,然后说一下相关的资料,如果对一些爱好伤寒经方的有帮助就可以了。首先也就是以通行本的为主,经过林亿到明复刻赵开美版到刘渡舟整理总结的这个版本,也就是我们通常看的教学版本条文版,另外一个是《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另外最后介绍的就是《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也就是常说的白云阁版),只有涪陵本伤寒杂病论目前没有什么人去研习,内容很多也被*竹斋收入在《伤寒杂病论会通》里面,所以具体的内容就不做任何论述了。

很多人觉得中医是专业或者师传的比较有资源去学习,其实伤寒经方或许恰恰相反,很多是外行人在研习,然后还时不时出个书。再来介绍几本医史之类的书,有几本也是来自别人的介绍,我读了一下觉得不错,那就转手介绍给大家,可能用我的观点来看,很多书籍的切入点不符合我的学习方式。但我们是经史子集传统的社会,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这几本书可以帮大家了解中医的历史,同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淘到一些中医书。

清朝莫枚士的《研经言》,里面有很多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悟,再有就是吕思勉的《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中的《医籍知津》,还有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论》,(至于这两本书渊源八卦应该是史学家的事情)书中的三大流派*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至于这样的发展流程和观点可能在史学上可以寻根,但对于今天实用操作的指导如何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这几本的观点都是偏向经学,毕竟清末民国还是注重经学,他们读书庞博,很多致力传统的医学的我觉得可以去看看,其实读书久了,特别是专业的书籍,想找个人聊聊观点,可是这种事情太难了,所以这样的书籍可以让你知道大家对各个书籍点评,或许算是一种前人的对话吧。而适合经方研习的可能是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但是仅仅代表我自己的个人喜好,因为书中描述偏向经方,对后世方大力批判。吕思勉这样史学家来治书,是大历史的脉搏,也更适合主流文化,所以大家可以去看看,毕竟那个时候的书还是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读这些书是心中至少有个轮廓,遇到那些卖弄学问的,你也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即使是作为经方的研习者,对曾经的历史大脉络也要有个认知,至少让自己不要跑偏。

民国医家恽铁樵的《群经见智录》算是试图融合内经和伤寒,这也是今天大陆学习伤寒论的主流,书中涉及的历史或者医学派别也几乎没有,但是作为一本论战的书还是值得我们看看,至少其中的内容就是为了对抗中医黑而出的一本书。

至于范行准的《中国医学史略》,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任应秋的《任应秋医论集》,还有教材版的《中医各家学说》。这些白话文的书都是可以随手翻翻,不会占用你多少时间,至少这些医学史的资料还是我们寻找各种书籍的一种捷径。相比去看什么各种名医之路要实在的多,我常常打个问号?就是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文化枯竭期,大部分人都不读书,李可这样的仅仅也是抱着几本书反复啃,怎么八十年代出来了一批批名中医,然后还都是推荐大家读经史子集,标榜自己熟读内经,善用经方时方,我想这样的风气也造成了中医的虚假繁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欺欺人,后辈学者今天往往误以为那是真的准确之路。

经学体系重要,是因为在面对不同状况时候作用不一样,有时候你面对的治天下,有的时候是平天下,平天下当然是经方实战能力,而今天市场上内经派其实在做的事如何恢复到正常状况,是治天下的法则。每当有人问要学习伤寒经方,我常常建议是,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没有必要学习经方,周围的人身体健康,而个人对医学有点爱好,其实学习*帝内经的健康思维就够了。意识普及性的东西差不多够用,很多人诟病今天的徐文兵忙着挣钱,但是说句实在的,零九年左右徐文兵电台普及内经时候还是适合大众的,其中有些噱头或者扩大也是为了节目效果,但是整个方式还是适合大众的,只是到了今天目的性太强,然后遭遇的诽谤攻击也就多了(大环境如此,当时创业之艰辛,进入圈子之难,一旦进入也只能随大环境),但是不代表他当年为了打开这个市场所做的努力。我是觉得你自己不想去读书,然后还要了解点健康讲座的知识,早年的这些电台的录音是可以听听的。

还有大家真的想学习可以操作的中医,或者说你想成为大医,是要有不同的涉猎的,在孙思邈《千金方》第一卷就是成为大医的框架,那个框架比今天各个市场推崇的东西都好。不管从经方入手也罢,还是道家或者内经派入手,其实中医这条路子已经很难走了,我读中医书也是为了自救而已,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今天想成为伤寒经方家,还能大胆用药的,这个在我看来已经几乎没有了,大家能持守中庸之道已经非常不错了。

宋本伤寒论概述

前面写了四篇《黑话自学中医》,很多人说还是书太多,我也是花了近十年是去医学书,其中我写出来的已经觉得是我认为伤寒经方所必须的了,其实我不认识任何学习中医的人,所有的自学就是靠自己大量涉猎,比如我看到陈亦人书中引用的书籍,我会把作者和所有相关书籍全部找出来,看到谭杰中讲座提到的书也会全部电子版找出来,然后看一遍,觉得好的就整理打印出来,这样就陆续续续打印出来上百本书,一本书里面也差不多有个几本到十几本书。

早年间我差不不也是从《汤头歌》《药性赋》《医学三字经》《叶天士全集》《圆运动古中医学》等开始,几年间也是没有什么前进,有些东西简单容易学习,可是没有框架和结构,对实战毫无意义,有的东西庞杂没有头绪,叶天士的医案确实好(是徐灵胎点评的那个版本),可是我们今天被推荐的是叶天士学生整理的版本,已经失去了意义。比如有的号称自己发现了新的思维,颠覆了传统,可是最终看下去,其实还有很自大的产物。

学伤寒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入门,可能悟性高的,在常用的经方上很快抓住重点,实际效果也够自己用,可是真的遇到疑难杂症或者肿瘤癌症又是一种高度。我私下也说,伤寒经方有点逆天改命的意思,是需要病人的缘分和契机,所以很多病你可能真的看不好(这个是一点比较宿命的思考了,对于这个话题大家只是做个扩充思考而已,没有必要认真),伤寒经方和传统中医的这种关系的微妙,有点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封神演义和红楼梦,道家和儒家,紫微斗数和子平术。(这种微妙关系,就是一个要逆天改命,一个要维持秩序礼法,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区别,是因为你所看到的伤寒论是传统中医解释,你看到的紫微斗数是子平术士解释的,所以很难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不过确实(黑话中医自学)介绍的书很多,那我还是做个简略的介绍,提出十几本书来,或许适合大家从重点突击,然后入门了再去自己扩展,其实说句心里话,我遇见的学伤寒的也就是个乐趣,真的开始学的时候,九个人十个放弃,因为实在是太太小众了。至于各种奇怪的话,我放在下一段题外话中聊聊,这儿就只重点聊一下如何学伤寒论吧。

这儿说的几种方法,或许有点取巧和走捷径,但是对于想快速入门的提供一个参考。现在自学,一般的的有效途径都是通过视频或者音频,很少有人通过古书去直接入门了,目前来说比较推荐的三个视频是郝万山的,倪海厦的,还有就是JT叔叔的,并不是说国内现在各个网站上的年轻一代不好,现在视频网站上很多讲伤寒经方的,但是总体水平或者说完整度不如这三个人。郝万山的是伤寒论讲座,大家需要去买一本第五版的《伤寒论讲义》,虽然这个版本有些内容有歧义,后来被慢慢替换掉了,但是目前觉得这个版本的框架结构依然是最好的,是可以作为床头书的,很多人本来就是外行学伤寒,所以这样的书其实很适合大家作为经典教材,郝万山的伤寒论当时是讲给有过经验的人听的,所以最好的是有一点基础听伤寒论才不吃力,因为里面专业术语太多,很多事病机病理的阐述,可能让大家觉得有点吃力,但是目前来看是值得大家反复看,也值得作为入门的经典视频。(资料扩充陈亦人的《伤寒论译释》也是第五版的有益补充。)

至于倪海厦的伤寒论视频,你要去网上买本他的讲义,然后配合着视频看,在我们这么不注重版权的网络,你总能找到这些视频和讲义,但是倪海厦的东西需要你有点悟性,毕竟当时他的学生都是他亲自甄选一遍的,很多都是执业医师或者是学历很高的人,所以很多内容你第一遍听会注重在他的何方治疗何种病的临床经验上,但是这个过程过去之后,你回来反复听几遍,更多的是学到他的伤寒经方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会让你收益很多。

第三个选择就是JT叔叔的伤寒论慢慢教,这个课程他教了三年,差不多三百个小时的内容,所以要学习起来还是很占用时间的,但是好处是他做讲课有点娱乐精神,能把课讲得你爱听,所以你可以开车的时候听听,在这浮躁社会中,别人刷抖音的时候,你听听JT叔叔的慢慢教,可能收获的东西比别人更多。JT叔叔本来就是和我们一样自学中医的,不怎么注重版权,他的课也便宜,一节课可能就是五十元左右,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录下来,然后学生们放在各个网站上,甚至连慢慢教的文字版都有人整理出来,所以你想学他的东西是没有门槛的,唯一的门槛可能是要舍得大把的时间。因为东西太多,他收集的资料或者医案都非常多,很多东西他自己讲过都忘记,所以听他的课是需要有点好记性。

再有胡希恕老爷子八十岁的伤寒论音频也好,现在也有人整理成了资料,不过这个可能真的不适合大家的选择,很多人说听了胡希恕的音频三五遍就能很厉害的开方了,我还是有点疑问的,要么你天资高悟性好。因为胡希恕的音频是用伤寒论讲伤寒论,可能没有点扎实的功底很容易睡着,不过你伤寒论经历过几个阶段,胡老的东西还是要听听的。帮你把你学到的复杂内容整理简单。

至于民国几位,大家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暂时做个放弃,不过个人觉得唐容川和曹颖甫的书应该必备一下,《唐容川医学全集》应该是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参照的,而曹颖甫的《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以及医案都是需要参照的,曹颖甫的学生姜佐景是台湾伤寒经方的第一传播者,之后的倪海厦也是曾和姜佐景有渊源,所以今天伤寒经方的市场和曹颖甫有着莫名的渊源,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这两个人的医学高度值得我们学习,两个人在伤寒经方上做的努力,确实让经方得以走的更远,有更多传承,曹颖甫的骨气也是大家值得好好尊重的。

关于日本古方派,我是觉得在伤寒经方学习上必须要涉猎的,因为很多人被现代科技或者现代医学给培养了一套思维体系,然后国内看的书都是温病派著作出来的,适合看经学做学问却不适合实践,而这一套思维和学中医正好是相斥的。所以如果对中医感兴趣,那么从日本古方派入手也不错,他们不去强调内经,排斥金元四大家,不讲什么阴阳五行,这也正好抓住了张仲景的精华-辨证论治,(其实伤寒论没有那么多道理,道理都是后来人给加上去的,然而这些道理慢慢的成了后学者的绊脚石。)现在市场上热炒的矢数道明,大塚敬节,江部洋一郎的书是适合入门的,相比民国以前的书,读起来简单多了,各个资料的套集在网上都有,这个百度一搜都能找到各种介绍,所以我也多做介绍了。

如果觉得时间浪费在在一些闲杂书上,那么最直接的两本框架书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这是五六十年代我们就翻译过来的,但是因为温病派习惯用经学背书,然后讲一堆大道理,对于这种没有经学框架的学习书不怎么推崇,所以也就很少有人读了,但是我还是在这而提出来,你至少有其中的一本就好,一本是龙野一雄的《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一本是大塚敬节的《中医诊疗要览》,对于很多习惯理性或者辨证思维的人可以从这两本书中的任何一本开始,两本书的大体框架是差不多的。

只是在这儿提几个重点参考的,比如早期的吉益东洞的书,可能对初学者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除非你有一定功底了,这些书对你来说比较有意义,比如《伤寒论辑义》和《杂病广要》这样的书对于初学者也没有意义,那么做个收藏或者以后需要时候再去读读就可以,但是我觉得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你就得就是再无聊也要放在首选书籍里,就是你不读懂,但是你在初期实战之中,你想了解那个经方方剂,一定要去把这个方剂在《皇汉医学》中的论述好好从头读一遍,日本匠人匠人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真的是不取巧,然后也不怎么夸大事实。

提到古方派,顺便就说一下类方学习,其实类方学习一种大框架学习,如果《伤寒论讲义》本证,兼证,变证等分类,再加上例如虚寒证下面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阳虚兼水证等细化分类,让我们在六经八纲辨证之下更缜密。从徐灵胎的《伤寒类方》到吉益东洞的《类聚方》,再到闫云科的《经方躬行录》,甚至到更细化的江尔逊的《桂枝汤类方证研究》,是我们我们快速掌握经方的一条捷径,这个可以在交叉串联中建立一张网。所以这个点提出来让大家注意一点,就是学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来个总结,有大框架的学习,很多细节也会变得比较有意义可以去填充着这些框架。

关于几个医案,可以先看看几个典型的代表,比如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黎庇留经方医案》、易巨荪的《集思医案》都是比较典型的医案,篇幅都不长的书,甚至有些就只有四五十个医案,但是比较开拓视野。也对经方的应用有个简单的认识。

在这儿提出的这些书籍,可是是针对一些真的没有读过经方,但是想从经方学习,我觉得可以提出的一些捷径,我个人觉得伤寒学习应该是反复过程,并且这样的过程中自己会找到更多可以涉猎的东西,之前《黑话中医自学》提到的上百本书,我是觉得是建立伤寒的基本框架,但是那个体量可能要花费太多时间,也会让很多多人打退堂鼓,所以在这儿就提出十几本书,大家试着看看吧。

题外话(八卦故事而已)

下面聊些聊一下乱七八糟的的事情,很多东西不那么严谨,很多也可能对学习伤寒论不一定特别有帮助,甚至牵扯的方面都不怎么正统,但是我觉得这些中医学习中取巧的东西可以拿出来,或许对一些人有点帮助。

从学习的方法来说,日本古方派已经很不错了,按照那种方法来医术不会比比结合内经伤寒一体的方式差。在这儿只是说些额外的认知,大部分人是习惯不了辨证论治的,一定会反复去找为什么,这样用药的时候自己心里才有底,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去看内经方面的病理和病机解释。而这样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或者说是阴阳五行或者五运六气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东西大家可以看看《周易术数学》的视频,应该是山东一个什么圣道国学,不是推荐大家去学习什么术数,而是里面的基本概念都是学习传统常用到的,也适合没有基础的人,因为奇门遁甲,或者太乙神数或者六壬中的算术法则的思考,确实很有益中医的学习,但是这种东西花几年时间时间学来不用,也就荒废了,况且大部分人也进入不了这个世界,但是前面视频中的基本知识是适合伤寒经方学习的。

伤寒的学习,我觉得有点像郭德纲学习相声的方法,就是当年拿个录音机去各个场子中把人家最好笑的录下来,那后拿回去分析为什么观众觉得好笑,今天伤寒经方学习也是如此,网络时代,你要去听市场派各家的东西,然后回去分析到底是那些东西有用,不可能是一家之言,每个出来讲课的都有自己拿手的段子,我们只要在这些段子中找的自己喜欢的,那么伤寒经方学习可能就是有乐趣额事情了。

学习中医有个比较矛盾的东西,就是有门路的人不会去和自学的人交流,自学中医的人,除非有很强的资料整合能力(像JT叔叔那样),如果没有,一定会遇到很多坎绕不过去,并且中医学习有个纠结就是大家很少分享技巧,这些技巧可能就是一点就透的东西,但是为了一点就透这层窗户纸可能要经历很长修习和弯路,但是我觉得要是自学中医,最好有有个互助小组,因为中医的很多东西是领悟,你在某个时间点热心解答了别人,你的技巧也在不断的升高,然后说不定哪天用到的时候,自己也少很多弯路,好像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天意。

我常说的就是学习伤寒经方和别的不同在于认知不同,传统中医和西医其实都有点顺天而行,就是你的命数如此,那么医学就成就你的命数,而伤寒经方学习有点自救的意思,就是会有那么点逆天而行,如果去看看德国人的《无效的医疗》加上对一些传统中医的认识,或许你能明白点什么、、、、

其实也是种种意外,才写点东西,按照打算,至少还有把内经系的东西(比如千金、外台等)做个几年的研习,然后结合伤寒经方一起来写点东西,毕竟现在单单伤寒经方系的东西阐述,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我想目前写的很多东西也是夹生饭,所以很多东西也是边学习边写,其中有很多认知是自己的倔强,所以大家还是再这个过程中自己学而后思。

或许有很多人耐得住寂寞在学习伤寒经方,只是很少发现实实在在的文章,所以与其等着别人来写,不如我写出来看看,这样的过程我也能得到别人的交流,同时能得到一些新的资讯,这些也在扩充着我的视野,至于学习这个在这个对我这个非医学类专业的人来说,可能也是没有出路的,我想我的一些经历只是给大家一个借鉴而已。

伤寒经方是很磨炼人的,当你以为自己通了时候,你才发现可能是个巨大的陷阱,然后可能会灰心丧气的放弃,伤寒如兵书,战机稍纵即逝,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的成功,都是病情骤发,看着疾风暴雨,但是体内正气还在抗争,所以正邪相搏,加上用药时机及时,很多病情会及时治愈,但是一旦错过时机,你所需要的耐心,或者说需要对自己开出的方子坚持是很考验性格的,很多人记住了辨证论治,但是没有经验会被很多假象所骗,把细枝末节当成主症,然后及时换药,真的有时候是功亏一篑。

其实学习伤寒最大的两个遗憾就是,学习了那么多最后用不到,一个是学习不到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功力精进,然后发现曾经疑难杂症是有办法放手一搏的,这两种遗憾会让人在伤寒经方的学习上左右为难。

未完

后续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义疏》

无学斋

这是一种鼓励和期许,你懂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