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大型瘟疫之斑疹伤寒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食疗

斑疹伤寒(Typhus),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是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Lousebornetyphus)与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Fleabornetyphus)。斑疹伤寒是流行性斑疹伤寒、丛林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和鼠性斑疹伤寒的合称。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皮疹。症状通常在接触病原体后一至两周出现。

伤寒由细菌感染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体虱传播的立克次体引起的,丛林型斑疹伤寒是恙满幼虫传播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鼠性斑疹伤寒是鼠蚤传播的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

斑疹伤寒没有疫苗。预防方法是避免接触传播疾病的生物。治疗方法是使用四环素抗生素。流行性斑疹伤寒常于卫生环境差和拥挤的地方爆发,但现在已经少见了。丛林型斑疹伤寒可见于东南亚、日本和澳洲北部。鼠性斑疹伤寒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斑疹伤寒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年,源于希腊语typhus(τ?φο?),意指迷茫,用于形容患者受感染后的精神状态。斑疹伤寒与伤寒是不同细菌引起的不同病症。

病理学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人虱型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Prowazek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Pediculushumanus)是传播媒介,常流行于冬季或寒带地区。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体虱粪便排出体外,人是经由揉挤虱粪或压挤虱子入叮咬处或表皮伤口而感染,有头痛、畏寒、虚脱、发烧和全身疼痛的现象,第五至六天会出现斑点,有显著*血症,约发烧二周后症状迅速消失而恢复,死亡率约10%~40%。此病可能复发,但复发症状较温和。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已大为减少,主要见于非洲。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Mooseri),又称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typhi)透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属于“鼠—蚤—人”传播循环,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有头痛、恶寒的情况,但病情轻、病程短,潜伏期为6~14日,死亡率极低。氯霉素及四环素为其特效药物,病愈后的复发性低。地方型斑疹伤寒发病地区散布于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斑疹伤寒每年造成每百万人中0.2人死亡。

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常用的灭鼠药物有磷化锌、安妥和敌鼠等。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恙螨幼虫叮咬,于发病季节应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工作活动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

3.提高人群抗病力尚无可供人群应用的斑疹伤寒疫苗。初步研究显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中分子量为56×的表膜蛋白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能否用其制成疫苗,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