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伤寒论序言里寻找伤寒真蒂 [复制链接]

1#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70000.html

《伤寒杂病论》是每个中医人一生的学术追求。这本书不但是经久不衰的中医经典书籍,也是开拓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研究伤寒的学者从宋代之前的伤寒七家:王叔和、孙思邈、成无己、朱肱、庞安时、许叔微和郭雍。到明代以后的伤寒三大流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和辨证论治派。前后历经年左右时间,据统计有多人深入研究了《伤寒论》的学术精神。今天我们从《伤寒论》的序言里寻找答案,看医圣是怎么描述自己的传世之作。整个《伤寒论》序言共分四段,合计个汉字。第一段谈人文情怀,第二段描述作者写书的起因,第三段主要谈医理知识,最后一段算结语。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从第三段,医理知识的角度来看《伤寒论》的真面貌。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次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勿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彿,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这一段又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解读。

1

第一个层面,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这段话是高度浓缩了古天文学和中医学,也是中医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天人合一”。

2

天布五行,“天”是古人以太阳为中心,和月、星的运行规律而表现的天体现象。“布”在这里做动词讲,布施、施行。“五行”我们上期刚讲完,是五种气机运动的变化形式。天地之间,因为日、月、星的天体运动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又分化为五种表现形式。大家不要忘了,原文前面还有一个“夫”字,夫天布五行。这个“夫”是指谁?在古代,谁有这个能力看穿天地变化?只有伏羲氏这样的高手才可以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个“夫”应该是指伏羲氏这样的通晓天地的神灵之人。

3

以运万类,是大地万物生灵,当然,也包括人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五常是指五行的正常之气。以有五脏,指人体五脏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是“天人合一”的标志。人体五脏的功能也是和天地五行之气升降是保持在一个频率,二者在这同一个频率就是生理,反之就是病理。

经络府俞,阴阳会通。是讲人体的内环境如何在和天地的外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府俞,是指腧穴。人体那里是阴阳会通的地方?当然是手足了,想想我们最简单的经络巡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再想想我们五腧穴,全部都是向心性的巡行。而五腧穴的最远端不是阳穴和阴穴的汇合处吗?仲景也说了,这是个玄明幽微,变化难极的现象。如果不是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在他之前的那些年代里,只有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长桑扁鹊,公乘阳庆及仓公这样顶尖的高手,才可以知晓这些道理,别人都不知道。这是这段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剩下的文字就在表达最后一个层面的意思。按照今天的语言体系,就是诊病时“望、闻、问、切”不但要认真,而且要认真。不要有门户之见,需要空杯心态。

这整个段落特别是第一层面就是在表达“天人合一”的学术观点。而这个“天人合一”是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气化的过程。而这个气化的过程也是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交换能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如果发生异常,就是需要“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机、病因和病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个《伤寒论》的中心学术思想,也是中医学的中心思想。

识别图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