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沧州中西医结合盛会学习心得二 [复制链接]

1#

4月13日,全国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在沧州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域药物经济学发展应用中心主办,河北医院、广州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承办。会议邀请到了国内诸多的临床大家、国医大师、院士,高屋建瓴的讲解了中医、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等内容。听完以后,感触极深,以前已经与大家分享过一篇,今日再分享第二篇。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说:西医诊断疾病讲究临床分期加病理诊断的双重诊断,如果再加上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成了三维诊断和治疗,优于西医的双重诊断。这是基于肾病研究后对中西医结合的高度概括。

我们临床中西医结合或中西医汇通,针对一个具体的病,一定要先明白西医的诊断,疾病的转归演变,然后明确中医在其中的某点或者某一过程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毕竟西医对一个具体的病的认识要比中医深刻的多,我们要了解西医的长处和其不足,在其不足的薄弱环节,应用中医去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而不应该是泛泛的讲中医的辨证论治,不管什么病,来了我都给你辨证论治。

我们中医临床应该是辨病与辨证结合。

天津的陈宝贵教授,张锡纯第三代亲传弟子,苦心研究张锡纯学术思想多年,讲座中说:“张锡纯先生晚年的时候,曾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系统的再学习西方医学,以进一步提高自己。遗憾的是,最后没能随愿!”

中西汇通的开山鼻祖,临床经验及中医功力十分深厚,尚且如此地谦虚,在晚年尚且想再学西医,我个人私下以为,肯定是看到了西医的卓越疗效和对疾病的深刻认识,肯定也发现了中医的不足,为病家健康计,固有此想法。实为我辈之楷模。

在学习史载祥教授的病案及分析。都是一个西医明确诊断的疾病,然后用中医的辩证方法去治疗。他是在学习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以后,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创立了升陷祛瘀汤,而且每个病例的用方,都能体现出对于仲景原文学习所得的临床应用,基本都合用经方。在每个病案后,对这一疾病的西医诊断,治疗进展,进行了回顾,这是中西医结合,这是我们应该敬仰的大家形象。

现分享史教授一则医案(备注:此医案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让大家体会一下大家风范:

患者孙XX,男,54岁,年3月3日以“心慌阵作3年,伴胸隐痛、乏力1月”初诊,诉3年前劳累并饮酒后突发心慌,不能自制,查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予可达龙静滴后约3小时转复窦性心律;近3年上症反复发作,每年约2-3次,均需可达龙持续静滴转复窦性心律;长期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等药物未予改善,末次发作时间为年1月10日,持续静滴可达龙8小时后转复窦律。平素活动后时有心慌,乏力,近1月感心前区隐痛、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乏力明显,伴气短,多汗,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夜眠约4-5小时;大便日1次、质可,小便可、夜尿1次。BP:/90mmHg;舌黯,舌*腻舌根部明显,脉细弦,偶可及间歇。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

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气陷血瘀

予炙甘草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

处方:

生地60g炙甘草30g*参15g

桂枝9g麦冬15g阿胶9g(烊化)

麻仁12g(炙甘草汤)

*芪30g知母15g

柴胡9g山萸肉15g三棱9g

莪术15g桔梗9(升陷祛瘀汤)

14剂,加*酒ml泡煎,分3次温服

7月18日复诊:诉自3月服药14剂后心前区隐痛明显减轻,胸闷、憋气不显,自觉服之有效又加服7剂,体力明显好转,乏力感明显减轻,睡眠时间增加至5-6小时;暂停服中药4月余,从最后一次发作至今已半年多(7个月)房颤未再发作,无心前区隐痛,无胸闷、憋气;近半月天气闷热,自觉倦怠、乏力,遂来复诊;乏力、倦怠,活动后稍感心慌,无胸闷、憋气;纳可,夜寐约5-6小时,但醒后时难入睡;二便可。舌质紫黯,苔*腻;脉沉细、左寸弱。BP:/85mmHg;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予上方

加茯神15g香加皮3g红景天30g

7剂,煎服法同上。

辨证用药分析:患者中年男性,追溯病史,长期工作劳累、熬夜,动则气耗,思虑伤脾,过劳则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引发心悸,故“心慌阵作3年”为主症;气虚升提无力胸中大气下陷,无力推动气血运行,瘀血留滞、痹阻心阳,可见心前区隐痛、胸闷、憋气,扰乱心神,可见少眠;气虚四肢肌肉失养,可见周身倦怠乏力;气虚无力行血致瘀,血行不畅可见舌黯,津液不化可见苔*腻;左寸弱为胸中大气下陷的主脉,细弦亦为阴血不足之象。综合脉症,史老师辨证为“气阴两虚,气陷血瘀”证,当益气养阴,升阳举陷。方中重用生地、配麦冬、阿胶、麻仁充血脉复心阴,生*芪、*参、炙甘草、大枣甘温补气健脾升清;三棱、莪术、坤草、桂枝活血祛瘀通脉;柴胡、升麻、桔梗升阳举陷;知母性凉以防升发温燥太过;全方使心气得充、心阴得复、心脉得通,故心慌未作,伴随诸症减轻。二诊加香加皮、红景天加强补心气、行心血之力,再加茯神养心安神,以巩固疗效,预防心慌再作。

体会:

心房颤动是指快速无序的颤动波代替了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从而使心房无序的颤动,进一步失去了心房有效的收缩与舒张,随之心房的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再加快速心房激动经由房室结的递减传导,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及收缩舒张,是一种临床最常见、也是最让临床医师感到困扰和无助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目前西医治疗阵发性房颤主要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药物复律及控制心室率、抗凝等治疗,但控制复发仍是一难题,且长期应用抗凝药的出血风险等问题治疗较为棘手。

心房颤动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心悸”、“怔忡”等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灸甘草汤主之”的记载,辨治大多分为虚实两端。“阳微阴弦”同样适用于心悸病机的阐释,“心主血脉”赖气血阴阳之温煦燮理,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则可乘虚逆迫于心胸,心神被扰,则发心悸。结合本患者脉症,阳微主要责之于大气下陷、心阳受损,阴弦主要责之于血瘀络阻,血瘀气陷日久,心血不足,“阳化气,阴成形”。

治疗上当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的总原则在于调节气血、阴阳与气机升降,炙甘草汤合升陷祛瘀汤加减温阳复脉、育阴逐痹;2、炙甘草汤的应用中,当注重君药生地的用量,可从60g用起,且鲜地*尤佳;3、心悸的治疗中,尤注重调理睡眠,心神得养亦能促进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睡眠可自行改善;4、煎服法中,炙甘草汤原方中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临床中嘱病人加*酒50-ml泡煎,分3次服用,疗效更佳。

当然,还有很多精彩内容,如果有机会,以后再与大家分享。

比如李文成教授讲张锡纯用石膏,最主要的是用来治疗外感热病,回家再复习,张锡纯用石膏,其实治疗的疾病还很多。

再回到《神农本草经》学石膏,结合胡希恕老先生应用石膏的经验,石膏在内伤杂病中应用的机会也非常多,有机会专门写一篇石膏论与大家分享。

再想起两周前,在天津的第一届金方论坛会议上,96岁的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专门研究急腹症)的一段讲话:治疗急腹症,我们在临床上,如果症状在两侧,轻的我们用小柴胡汤,重的我们用大柴胡汤;如果在中间的话,我们用承气汤。这是对方证学思维,临床淋漓尽致的解读,如此教学,经方是多么的接地气,人人可学,人人可用。吴老我们学习的榜样。

还有,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早在民国陆渊雷先生就说过了:“担任中医科学化的工作者,必须有国学旧说根底,且通晓普通科学,不然,就无从谈起。改造中医、沟通中西医,只有中医能胜任;中医科学化的方法,应该从证候和药物入手。”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中国农工民主*员

中国卒中学会会员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沧州市针灸学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沧州市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医学术上宗仲景经方医学,下吸取各家精华,对胡希恕、刘渡舟、*煌、陈慎吾等伤寒大家的学术思想都有研究,针灸学术宗以经络为核心的治疗体系,近半年通过胡希恕的方证医学体系学习应用张仲景医方,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热心仲景医学发展,多次为学生讲解《走进仲景医学》学术讲座,年3月2日,当选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以来,积极推广仲景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专业特长:应用经方、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中风、失眠、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脑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咳嗽、妇科疾病等。

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