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季感冒非典型症状 [复制链接]

1#

宋杨士瀛首先使用“感冒”一词

“感冒”,最早见于我国宋代的《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多处提到“感冒”: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篇:“人有中年以上,素挟风痰,腹中时痛,忽尔感冒,虽已发散寒邪,无复发热头疼之苦,奈何风痰呕吐俱作,诸药罔功。”

伤风方论篇·参苏饮(《和剂方》):“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伤风方论篇·冲和散(《简易方》):“治感冒风湿之气,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肢体倦怠,欠伸出泪。”

中寒证治篇:生料五积散(《和剂方》):“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呕吐,或有腹痛。”

中湿证治篇:诸贤论贾真孙:“脾土脆弱之人,易为感冒,岂必水不流而后为湿哉?”

岭南诸病篇:“寒温不节,汗身脱衣巾,感冒风寒之气,气闭发热头疼,此伤寒类也。”

运气证治篇:“民病身重跗肿,胸腹满,感冒湿气。”

运气证治篇:“民病感冒寒邪,关节不利,心腹痛。”

杨前辈没有给出感冒的定义,从其多次直接使用感冒一词的语境来看,感冒是动词,类似于伤寒中风的“伤”和“中”,感冒的对象主要是风、寒、湿,受其侵袭而致病,出现发热、头疼、身倦等症状。推及暑、燥、火(温、热)和疫*,亦为应有之意。只是杨前辈是宋代福建福州人,所论包含暑病,也有中暑证治诸方,但感冒一词未涉及感暑或感热,当是宋金时依然寒病为主之故。后世吴又可《瘟疫论》明确提出感温邪而致病,却是三百年以后了。

站在季节的一角回望,时光匆匆。刚刚告别了秋水长天,就迎来了素雪飘飞的冬日。中原的冬天就像是一个浪漫纯情的少女,急于展示她的妩媚,早早的就降到了人间。你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如薄薄的纱,洋洋洒洒,又如玉蝶晶莹剔透,带着灵性。

02

彭子益对感冒的定义

近代彭子益在《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对感冒的定义既具体又抽象:“同气为感,异气为冒。”

同气异气又是什么呢?进一步解释为:“大气疏泄,人气也疏泄,大气收敛,人气亦收敛,为感。大气疏泄,人气收敛,大气收敛,人气疏泄,为冒。”人与自然界气机同步,就是“感”,否则就是“冒”,指的是人体的不同状态。

感冒除了气机方面外,还有其他属性。“感冒者,感冒风寒也。”这里只明确提到了风寒,但未提及暑、湿、燥、火(温、热)和疫*。彭前辈的思想和普通医家多有不同,并且所处年代温病学说早已建立,书中既然未提到暑、湿、燥、火四邪,应该是在彭前辈的观点中,感冒确实与另外四邪关系不大。

“感冒与伤寒温病不同,伤寒温病,荣卫感冒,里气遂病,故病重,故人死。感冒之病,半在肺家,半在荣卫,里气不病,故病轻,人不死也。”讲的是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区别,主要在病位。伤寒和温病会致里病,如果失治,病情发展严重,可能会导致死亡;而感冒,病程主要在肺卫体表,这里的“荣”指卫表,不是卫气营血的“营”,依然算是表证,不会导致大问题。从这一段看来,彭前辈所说的感冒应该是外感初起阶段,没有造成实质性的里病。

03

内科学中感冒的定义

《中医内科学》感冒的定义为:病名。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这个定义和传统中医不太一致,反而比较贴近西医感冒概念,应该是中西兼顾的定义。提到的致病因素只有风,没有寒、暑等其他外邪,话未说尽,但最后又有伤寒、冒寒等病名。病*是纯西医概念,中医对病*并没有确定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而且感冒不仅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其他臓腑都会受影响。

冬季感冒非典型症状

冬季感冒主要是伤寒,也就是俗话讲的冻着了,着凉了。

寒冷的冬季,正是水冰地坼,天地闭藏的时节。中医里面有“苦寒直折”的说法,虽然本意指苦寒药对内热的治疗作用,但推广来理解,冬季的寒邪对人体阳气的损伤同样非常大,所以人应该尽量避免受凉,减少阳气的无谓消耗。

“老怕伤寒少怕痨”说的是过去的老年人,一般体弱阳虚,最怕受凉而感冒。一旦感冒,由于阳气不足以抵抗寒邪,没能力发烧,同时身体各臓腑受寒邪干扰,轻者感冒持续一个多月不愈,转化为咳嗽、哮喘等后遗症,迁延难愈;重者则传变为里证,百病蜂起,很容易出现各种非典型症状,尤其是在有基础病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危证,甚至死亡。

普通人冬季感冒,主要是以感寒邪为主,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清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等。但现在人类由于劳心而不劳力,阳虚体质占很大比例,所以感冒(风寒)后,怕冷、发热等常规症状反倒不明显,而其他非典型症状非常多。什么是非典型症状?就是看起来好象和感冒没关系,但由于是感冒引起的,所以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感冒因素。

01

感冒主要表现为鼻炎加重及相关症状

现在广东地区患鼻炎的人特别多,多数在冬季和寒流来临时加重,除火克金的大环境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常外受寒邪,消耗肺阳,不足以温煦鼻窍造成的。当环境气温下降,无论是入冬、寒流还是夏季的空调,常会引发鼻酸、鼻酸、流涕,想打喷嚏却常常打不出,都是感冒的表现。

治疗不在鼻而在肺。桑白皮、附子、胡椒、芥子、荜茇、桑枝、山药、生姜、桂枝、苍术、细辛、陈皮、杏仁、百合等都是温肺健肺的常用药。另外去寒就温,保持后背温暖是必要的,尤其是肺俞穴附近,如果不方便艾灸,可以多用暖宝贴。

02

感冒主要表现为颠顶头痛

某右,42岁,自35岁因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时发颠顶头痛,闷痛欲死。发作持续半日至一日,降温时明显,出汗缓解。现急期用止痛药维持。

经细询,病人还有无规律小腹冷痛的情况,但不严重,多自行喝热水或热敷后解决,就没告诉医生。分析诊断为肝经受寒邪侵袭引起的头痛,也就是感冒。但和普通人感冒后首先表现出肺和膀胱症状不同,该病人由于手术伤了肝经,寒瘀滞留,一旦感受外界风寒,就表现出肝经头痛。治以吴茱萸汤加柴、桂、归,表里同治,逐渐头痛、腹痛消失痊愈。

03

感冒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头痛

某左,74岁。酒家,平时血压可。因无规律头痛伴呕恶就医,经查病人有恶寒,脉浮紧的伤寒感冒体症,同时有血压升高的现象。这是一起典型的伤寒感冒,而不是高血压头痛。由于病人常年喝酒,体内湿浊较重,阳气外达不畅。一旦感寒,因寒主收引,头部供血减少,出现头痛,同时身体自我调节升高血压来增加供血量。治以麻*汤,辛温外达,开玄府以透邪外出而愈。

以麻桂治疗太阳风寒是经方正治,现代药理却认为:麻*、桂枝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并不支持用于高血压病人。对此中医界并不认可,多数中医药有双向调节的特性。麻桂本身无所谓升压降压,有是症用是药,既能把高血压降下来,也能把低血压升上去。大量中风、高血压病人案例已经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些高血压病人用麻*、桂枝对证治疗迅速而有效。

04

感冒主要表现为腹痛

某左,28岁。腹闷痛,乏力,嗜俯卧,小便清长,二便无力,轻微恶寒。虽然病人自述没有感觉到腹部着凉,但这也是一例感冒,俗语称为肚子着凉,中医叫作“寒邪直中”,这种情况在小儿多发。病人纯办公室工作,常年缺少运动,素体阳虚,卫阳不足。当外界寒邪来临,表阳不能御敌于外,寒气进入人体后,直接影响到腹部臓腑,引发腹痛。投以麻附细加桂、姜等热药而愈。

伤寒感冒发烧好

冬季因寒感冒除上述鼻病、腹痛、高血压等非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心痛、前额闷痛、眼球胀痛、胃痛、局部肤痛、水肿、抽筋等表现,具体辨证时需综合考虑,着眼于根本,在阴阳层面分析寒邪对阳气的损伤,处方时充分考虑到散寒扶阳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为什么有些人着凉后会怕冷、发烧,有些人却出现心痛、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区别在于肺卫膀胱是否阳虚。肺卫和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对抗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当受寒邪侵扰的时候,如果人阳气足够,就会出现怕冷、发热等常规症状;否则,第一道屏障失效了,外邪长驱直入身体内部,就产生了各种非典型症状,但也都属于伤寒感冒。所以,发烧,要好过不发烧。平时感冒不发烧的朋友,开春后要加强锻炼啦。少劳心,多劳力,有助于体质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