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吸气,呼吸为维持生命的气息。
气息是生命的动能,没有气息则命将休矣。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一呼一吸谓之息。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所以临床上在很多慢性疾病后期,在生命垂危之际,多出现肾不纳气的现象。
什么是肾不纳气呢?即由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症见气短,气喘,动则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
少阴属心肾两脏。在《伤寒论》条,由于肾阳衰微,出现肾气绝于下,肺气脱于上的危候,即为肾不纳气之重证。不过,仲景并没有称为肾不纳气,而是记载为“息高”。
仲景原文是这样的,《伤寒论》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什么是息高呢?息高,气高而喘也。息指呼吸,高指吸气不能下达。
息高是呼吸浅表,不能下达胸腹,呈呼气多,吸气少的一种症状。在少阴病六七日之后,肾之根本动摇,阳虚阴盛,气失摄纳之权,故喘促甚而气不接续,而见“息高”。
息高,为气息浮游于上,不能纳气归根,现在谓为“肾不纳气”。在本条实属“肾气绝于下,肺气脱于上,上下离绝的现象”,故仲景谓“息高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这是仲景在提示我们对于少阴病要及时治疗,及时用四逆辈以温阳救逆,就不致阴阳离绝而成为死证。
少阴病肾不纳气之死证,在临床上患者可见喘息,嘴形如鱼嘴一般不可闭,且鼻息急促而浅,使少阴气不归原,而肾不纳气。
很多慢性病在发展过程中,因久病累及少阴,损伤少阴之气,如肺气肿、肺心病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在临危之际出现呼吸困难,喘促短气,张口抬肩,嘴形加鱼嘴样不可闭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氧指数上不去,均可参考仲景所提示的“息高者死”,以判断疾病之预后。
最后附刘渡舟教授《伤寒论讲稿》中对这一条的讲解以飨读者。
刘老讲道:“肾为先天,有纳气之功能。现在少阴病失治、误治六七日,息不能下达于肾,无深呼吸,只有浅表呼吸了。此呼吸为无根之气,古人称之为游息。临床上,病人临死之前是这种浅呼吸。少阴病息高者,肾已不纳气,为死证。有一次,我在永定门联合诊所看病时,见一患者喘息,嘴形如鱼嘴一般不可闭,这在《内经》里曾提到。我觉得此病人已为少阴肾不纳气了,病已不治。看病的另一个大夫认为病人是哮喘,给他注射了麻*素,没多久病人就死了。临床上见病人嘴不可闭,且鼻息急促而浅,则病就不好治了”。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