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伤寒杂病论什么是并病经方理论实践
TUhjnbcbe - 2023/9/8 21:09: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也,当解之薰之;若发汗不彻,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之。不汗,则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更发汗则愈。若其人短气但坐者,以汗出不彻故也。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也。

这一条看起来很长,可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他说“二阳并病”,前面学到合病的时候有讲到并病,合病在张仲景的定义里,意思就是这个区块也在病,那个区块也在病,也就是太阳经的病在病,阳明经的病也在病,这样就叫做合病。

那并病是什么?并病就是这一条经的病要转移到另外一条经上面去的时候,它在转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疾病的主证的推移的现象。比如说太阳病是怕风怕冷,然后脉是浮的,可是阳明病是怕热的,所以它一定在转的过程里面,这个人会越来越不怕冷,然后脉从浮脉慢慢转成洪脉的转移的现象。所以并病主要是讲这个区块的病要变成另外一个区块的病的衔接的过程。

二阳并病通常是指太阳阳明,他说一开始太阳刚得病的时候,是发汗了,可是汗先出不彻,就是这个汗出来了,可发汗其实是要让它慢慢发,才能够把邪气发干净。有时候有人吃药比较性子急,麻*汤灌进去然后喝开水,一阵汗马上解决,但是汗走得太快,邪气跟不上,邪气错过火车了怎么办?就是这样的状况,所以有的时候汗出来了,可邪气还没出来,所以你虽然发掉了一部分的邪气,可剩下来的邪气无家可归,就去找下一个避护所,下一个收容它的地方。就往阳明区块去了,直接往肌肉,就是阳明经里面去发展。

在转属阳明的时候他就说“续自微汗出,不恶寒”我们知道,阳明病的特征是不怕冷反而怕热,而且身上是会出汗的,那是热出来的汗。所以在转成阳明的时候,这个病人就会发生一个原来怕风怕冷的感觉没有了,所以我们以为病好了,结果再过一个钟头就发现不对,发现开始发热了,而且真的发起高烧了。所以继续会有出汗的现象,怕冷的感觉会越来越小,然后转成发热的感觉。

在这个转的过程里,张仲景又来重新提醒他之前讲了四次的事情,现在是第五次了,他说“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那就是说,如果你看到这个病,怕风怕冷的感觉越来越微弱,然后开始变成怕热的感觉,不出汗的感觉开始变成出汗。但是虽然你看到这个病在转区块了,可是如果这个人还有一丝一毫的怕风怕冷,还有一丝一毫的浮脉,那就代表他的病邪还在表,所以就不可以用阳明病的正阳明的下法,要用发汗的方法先发汗。这是第五次了,所以不用我再复述了。

他说“可小发其汗”,因为它在转归的过程,你先要把表邪发掉才能够确定要不要打里面,但在这样的转归的过程里,因为知道表邪是在消退之中,所以也不是真的妄想说这一汗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所以可能用汗法不用那么猛烈,可能就是用桂枝汤就好了,不用开到麻*汤。但是也不是说一定要用小汗法,什么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那也不一定,就是看主证,姑且发发看,如果发干净了,发现他果然变成里证了,再照里证去医。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想以张仲景这样短短的几条之间,同一事情说五次的这种密度,而且阳明篇张仲景也会一直在讲同样的话题。可能是那个时候的医生,好象虎视耽耽等在那边,可以用下药了吗?可以用泻药了吗?就是那样等着。所以张仲景的意思是说不要急,慢慢来。医生太喜欢提早用泻药,所以张仲景就一直在拉住这件事说这样的状态还是要先小发他的汗。

然后假设“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也,当解之熏之,”就是如果你看到这个人的脸红彤彤的,热烘烘的。同学要记得,红彤彤热烘烘的脸,它一定是要在太阳阳明并病的状态,或者合病的状态才能这样说,因为到了三阴病,比如说少阴病的通脉四逆汤证或者白通汤证的时候,病人一样会有脸发红的现象,可那是因为里面已经完全是寒冷的了,所以是阳气都被寒气赶出来了,所以那个人会脸发红,那叫做戴阳,就是阳气被打成像戴一个帽子一样,跟这个完全不一样,所以脸红这件事情,必须是他说的在太阳阳明的这个框架下才有意义。

那个虎视耽耽打算用承气汤,或者是那个时代用什么巴豆霜之类的下药的医生,就等着要用下法,张仲景在旁边拦着,然后那些医生就说,你看这个人脸已经那么红了,这么热了,热的都脸红通通出汗了,喘气了,要用下法了,不然烧死了。张仲景就在旁边还要挡一下,说不对,这个人的脸会那么红,就代表他的抵抗力还是想往上冲的,如果是真的变成阳明病了,抵抗力都凝聚在肠道里面,这个人就是从里到外平均发热,根本就不会脸红,因为抵抗力不往上面跑了。这个人的血气会冲到头,代表他的抵抗力还是有力道拼命要往表面来,代表他还是有表证才会有这样的状况,所以这是太阳还没有解掉,所以这个脸红意味着他的能量还是想往表面走。我们要顺着这个能量去发汗。

张仲景的时代有熏法,就是烧桃叶子在地上,然后烘暖的这种做法,但是这个都已经失传了,所以我们就不要用熏之了,就用解之。解之就用什么麻*剂之类就可以了,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麻*都是有希望的。

在传的过程里,虽然他越来越不怕冷不怕风,但是只要还有一点怕冷怕风,还有一点浮脉,就要表解。接下来他又说,你看在这个传的过程里面,如果这个人的脸红通通,热烘烘的,你不要看到红通通就觉得他已经是大实热了,不是的,这代表他的气还是往表面走的,所以还是要用汗解的方法。这是张仲景对阳明病的一个谨慎的态度。

接下来又有个状况“若发汗不彻,彻不足言。”宋本跟桂林本有一点不一样,宋本只有一个彻字,所以宋本读起来这一句话是“若发汗不彻,不足言”,就是说你要发汗就要发得干干净净,如果没有发干净就不要跟我罗里八嗦说已经发过了。你发过汗了,可是你没发干净,那你就等于没有发好,那还要再发,不必多说。

用桂林本的话就是,如果发汗不彻,或者说彻到不够你来讲,彻的程度还不足以拿来夸口的程度,这样的话,这个人的表邪还是没有解干净。所以“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之。”就是说要汗而又没有把它汗好的时候,这个正气不能把邪气推出去,然后被闷在里面的时候,正邪就会在里面打来打去。

当正邪在体内关起房门打的时候,就“不汗,则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就是身体里面那个不对劲的感觉一下在这里,一下在那里,正气跟邪气已经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在里边钻来钻去。在这个时候就会“更发汗则愈”就是如果这时候你再把他发一次汗,就有希望把它治好。所以如果发汗没有发透,把剩余的邪气些闷在里面跟正气纠缠在一起,你的身体就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感觉。

而这个乱七八糟的感觉还有下面一个更进一层的可能性,他说“若其人短气,但坐者,以汗出不彻故也。”就是这个人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会觉得呼吸,吸气吸不太进来,也不是气喘,就是觉得呼吸很浅。因为正气邪气在里边打得乱七八糟了,身体里面好象留给肺呼吸的空间跟能量都不太多,会觉得呼吸特别浅。

这个“但坐”就很难说是桂林本正确还是宋本正确了。因为宋本没有“坐”后面的“者”字,就是“但坐已,汗出不彻”,这个文法在古文里面这个“坐”就是这件事情要归咎于什么。所以按照宋本的解释就是说,这个人呼吸都好象喝喝喝……吸不太进来气的那种感觉,都是因为他发汗没有发好汗,这是照宋本的文字这样解释。

但桂林本有个“者”,那就变成说,这个人他不能躺,他只能坐。这样的状况临床上也是有。就是当感冒邪气赶不出去的时候,身体会很不舒服,这里那里都很不舒服。因为发不透,正气跟邪气好象要挣脱它的时候,人会烦躁。体内正邪相争的状态,到底是躺着舒服还是坐着舒服?其实这个状况可能坐着会比较舒服。因为你已经觉得肺吸不到气了,如果躺着的话,肺的压力会更大,所以坐着会比较舒服,但这只是一点。

另外一点就是,其实人在感冒的时候,人体还是有一点依循中国人在练内功的原则,就是人的脊椎是垂直地面的时候,正气比较容易赢。就是感冒如果你是坐着吃药,之后虽然身体很不舒服,可你就乖乖坐在那裹一个棉被,看看书之类的,坐直,其实好得会比较快。如果你是躺着的话,好得就比较慢。可因为我懒惰,所以我都躺着。所以不敢叫同学做这个正确的事,因为我都没有正确过。

但是我自己的体验就是,当身体里面有气血瘀塞不通的时候,打打坐,淡淡的呼吸一下,它就会通了。就是坐着这件事情,本身就比较能够帮助人的气的运行,所以有这样状况的时候,的确坐着是非常可能比站着要舒服。尤其这里痛那里痛的时候多半是身体的气血不通则痛,这时候坐是远远比躺着时候更容易通,的确是这样。

身体这里痛那里痛的时候,坐一坐,坐正了之后就会觉得,好像塞住的地方开始比较舒服一点。这个好习惯我没有资格倡导,各位同学如果你们是有志青年,就自己养成吧。

他说这都是因为汗出没有发透。

那个时代的一般的医生说汗没有发好,就要提出证明,你怎么知道他汗没有发好?为什么不是别的原因,凭什么这样讲?张仲景就说,汗出不彻也可以把脉知道,这个脉会带有一个涩脉的调子。涩脉是怎样一种脉?同学没有把到之前,可能都不会相信人有涩脉,一旦你有把到过一次就会觉得,有涩脉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我讲出来可能会觉得有一点难以理解,同学可以自己上网查一下,但是真的把到之后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这不需要什么超人的手感才把得到,普通的手感就把得到。你扣到的是玻璃板还是纸板你一定会分得出来,所以这不是一个很难把的脉。

一般我们如果不是感冒的情况把到涩脉,这个人可能是津液不足,可能是血虚,就是因为他身体里面干掉,所以我经常说像汽车要加机油那种感觉。

发汗后如果出现涩脉的话,那就是一个特殊的涩脉,这个涩脉不是津液不足,不是血虚,它是本来发了汗,正气要通畅的,脉就要平和了,可是你会发现怎么这个脉把起来好象有一种摩擦感,那代表你的身体的气血在运行的时候,它还是会被一些邪气纠缠住,乃至你的正气不能够畅通的走过去,代表邪气还在那边,所以你的气血不能正常地运行。所以这样的涩脉当然就是标示说没有发干净邪气,邪气还在那边。

这一条主要在临床上的意义就是,太阳转阳明,不要急着用阳明的方法去处理,要看太阳是不是去干净了,那就把把脉,那如果把到涩脉就知道这是发汗没有发透,那应该再发一下。这样的话临床大家就可以照书运做就可以了,当遇到这样一个疾病,太阳转阳明的时候就是要照这个手法一个一个症状去确认,都合格了才能判定,核准这个病是真正的阳明病,就可以照阳明篇去医了。如果不能过这些关卡的话,那太阳篇的处理法还是要继续使用的。所以它在临床还是很重要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杂病论什么是并病经方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