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伤寒杂病论肺萎跟肺痈的辩证
TUhjnbcbe - 2023/9/12 20:46: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第2条就会比较辛苦一点了。

张仲景再问,老师,这个人咳嗽,我帮他把脉,我要怎么把才能把到,知道他是得肺痈呢?他说我知道肺痈的人,病到后来那个脓包会破掉,变成喷脓血出来,可等到那个人咳嗽会喷脓血出来的时候,人也就死翘翘了,来不及医了,我们是不是有比较早一点知道的方法来分辨一下呢?

老师就说,这个病人他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可能一个月以前或者多久以前,他感冒了,感冒了之后,就会咳嗽,咳嗽了之后就会怎么样怎么样,乃至于到今天发生肺痈。因为张仲景那么紧张,所以老师就跟他讲远一点。他说,寸口脉微而数,人寸口的脉是肺脉,跳得很快,又很没力没力的,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可以注意了,这个时候他就有可能变成肺萎或者变成肺痈的脉了,你不要等那个症状出来,把到微而数的肺脉的时候,就要开始留意他的病情变化了。为什么会有微而数的脉呢?他说微脉是因为风,微脉就是汗出,而数脉是因为热,那数脉是因为恶寒,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张仲景的老师在回答的时候,是故意的把时间用一种倒退的方式在陈述,所以他说的这个微数的脉,其实是某一件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回到六经辩证的世界,从桂枝汤证、麻*汤证开始看就会知道,一个人伤风了脉会浮。一开始当然是浮脉了,如果是桂枝汤证的话,你的毛孔是开的,你的身体自己就会想把邪气逼出来,有的时候就会让你一阵阵流汗。桂枝汤是会有可能身体自己有流汗的机能的,当你的身体为了排这个邪气,一直出汗,或者是出不了汗,用麻*汤开汗孔,让这个人出汗。

这个人本来是浮脉,经过治疗或者感冒的过程,一阵一阵出汗,每出一阵汗就少掉一些津液少掉一些元气,或者是让他的血分,因为汗是血分里面出来的,会让他血分变虚,所以就在感冒跟出汗的这个过程之中,这个人越来越虚,越来越虚,于是他的寸口脉就没有元气变成微脉了。

所以这个微脉不是在讲开始的现象,而是一个病成的结果,就是感冒经过某些某些过程,到后来把这个人的气血搞虚掉了,这是第一点。所以这个微脉他说是“微则为风,微则汗出”,微脉是因为有风,因为汗出,所以现在脉变成微脉了,并不是说微脉是受风,微脉要出汗,也不是说微脉的人是受到风寒,也不是说微脉的人出汗,而是说因为受风因为出汗,乃至于现在他是微脉了。是倒着来讲这件事情的。

那数脉他说,“数则恶寒,数则为热”,就是这个人太阳中风表证会受冷。那寒气进来所以会怕冷,怕冷这个人的身体会怎么样?会产生抗病反应,感冒会干嘛?会发烧,烧着烧着就会把这个人烧干掉。所以是,因为受了寒邪,你开始发烧,烧到后来你就越来越干了,所以这个数脉也是一个受寒而发烧到后来的结果,所以这个微数之脉是感冒受风出汗发烧的结果。

当感冒的病程整来整去变成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有一个现象称之为“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地方还有别的版本是“不出”写“不入”,“不入”写“不出”,可能同学看了很头大,乱七八糟的条文让我怎么当做流传万世的经典?没有关系。他讲的这个现象,在临床上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所谓的呼吸的不出不入,他是一个象征的说法。

想想看,当一个人风中于卫,就是他的比较表面的地方,比如说肺跟皮肤是一体的。肺跟皮肤都有邪气的时候,这个人会咳而上气。当一个人咳嗽上气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的气根本进不去。好像都被推出来一样,所以这就是气的不出不入的问题。

另外如果“热过于营”的话怎么样?你看他的脉是又微又数的,就是阴虚跳得快,阴虚跳得快的时候是什么?“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不小心一点燃,这个肺就烧掉了,在营分阴虚而燃烧的状态的时候,就是当肺在发炎的时候,一定会发热而肿胀。

要变成脓疡之前的这个发热肿胀的时候,这个人的肺一定塞饱了热气,肺在肿胀的时候也是呼吸,吸不进来,所以会觉得好像肺被什么东西塞住没有办法吸进来,所以就叫“热过于营,吸而不出”。

就是肺有风邪的时候会咳逆,气进不来,那肺正在发炎的时候,因为它肿胀,所以气也进不来,这样子理解这个什么中于卫,过于营,不入不出就好了。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就是都会对肺造成影响的。如果肺部有风邪的话,他说“风舍于肺,其人则咳”,这我们知道,肺部有邪气的时候人会咳嗽。

那“口干喘满,咽燥不渴”,为什么还要讲不渴?无论是肺痈或者肺萎,都是肺在烧,他不是伤寒的阳明病,他热的地方不在于胃,不在于肌肉不在于胃,人就不一定会渴,当然也只是“不一定”渴,不能说“一定”不渴。

“多唾浊沫,时时振寒”,到这里还都比较是肺萎的可能性,还没有决定要变成肺萎还是肺痈。当然到了“时时振寒”这已经在讲肺痈了,我们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辩证点有一个地方说,当你正在发炎的时候,那个人不见得会感到很怕冷,可一旦脓开始形成了,那个炎会忽然退下,人会开始觉得发冷发抖,所以会有那种忽然冷得发抖的现象。

当然有人说这是因为还在感冒,那如果是他的那个燃烧,已经告一段落,脓已经形成了,忽然之间温度降下来了,那就会有发冷的现象。“热之所过”,就是这样干干的烧过一轮,血就凝滞了,就“畜结痈脓”,那个因为发炎死掉的组织,就在那边烂掉了,然后会开始吐脓,脓吐得好象米粥一样。一开始像米粥的时候,还有办法解决,如果真正吐的都是**带血的脓,大概就没有办法救了,就是在说这样一个过程,解释肺痈或者肺萎的病机。

肺痈肺萎其实一开始都是感冒,外感之类造成的。症状相同的地方都是咳,都会口干,而且都可能不渴、脉当然一样都是数脉,跳得比较快的脉。

不同点是:肺萎是口干而不会口渴,就是喉咙干可是嘴巴不渴,而他的痰,黏黏的,大量大量在吐,脉是虚脉,这是肺萎;肺痈是嘴巴干得不得了,不渴的状况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他咳的时候胸会闷痛闷痛,痰会越来越像脓,不是这种胶黏的痰,而是像脓的痰,开始像米粥,然后到最后变脓血。是比较实的脉,或者是滑脉。

这样分辨的话我想应该没有问题了。这样以病机来讲或者以脉证来讲都是挺完整的。同学如果在这重点上可以理解的话,我想就算不努力记忆,也不会不忘记,用理解的就好了。

这就是肺萎跟肺痈的辩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杂病论肺萎跟肺痈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