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伤寒论太阴病以虚寒证为多,张仲景是怎
TUhjnbcbe - 2023/9/15 20:07:00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太阴病主要是足太阴脾在伤寒病中所表现出的病证。足太阴的阳气主要反映在脾阳上,得阳气之助,脾气才能上升,才能转输由由胃而来的水谷之气,从而上输于肺。当寒邪伤及脾阳,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之气化为湿,产生寒湿邪气为主的太阴病变。太阴病成因有两个原因,一是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复感外邪,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二是三阳病误治,伤及脾阳,致脾虚不运,寒湿内停;或邪陷脾络,脾络不通。所以太阴病的性质以脾脏的虚、寒、湿为特点,即以脾阳虚衰、寒湿内盛、运化失职、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以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为主要证候。

《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必胸下结硬”。此条文是太阴病提纲,太阴脏虚,邪从寒化之证。其证候分两类,一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就会导致寒湿阴滞(虚为主的证候),气机不畅;时轻时得,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缓解。二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所造成的。自利益甚的意思是如果用攻下法治疗,则下利越来越重,其它症状都伴随着下利的加重而加重。阳邪也有下利腹痛之证,但是不喜按,按之而痛重,得下利则腹痛减轻。

一,太阴病虚寒证

《伤寒论》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自利而渴属阳,自利不渴属阴,为寒,不是经误下,误汗,误吐而成下利,则知其当寒,应当用温热之药,四逆辈包括四逆汤,理中汤,附子汤等。《伤寒分经》说:“太阴为寒藏,其宜温之证为最多,非一方可尽,故曰,宜服四逆辈,则理中、真武、附子等汤,俱可随证用之矣。”张仲景在条文中说的是四逆辈,并不是四逆汤。分析其原因:理中汤所重脏器在太阴脾,四逆汤所重脏器在少阴肾。太阴病是脾阳虚寒湿内阻,而脾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少阴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少阴阳虚寒化证当然也包含了脾阳虚在内,而脾阳虚损也有可能很快地发展而影响到肾阳,出现肾阳虚,甚至可以寒湿凝聚在骨节而且出现身痛,所以在治疗药物中提到四逆辈而非仅仅指理中丸。同时,也蕴含了张仲景治未病的思想,未病早治、已病防变的意义在其中。

理中汤:人参,白术,灸甘草,干姜。方中用人参、甘草以补脾气之虚;干姜、白术以温脾寒而化湿。若兼见脐上筑(即脐上悸动之意),为肾气发动,应去白术而加桂枝降逆平冲。若呕吐频繁的,则应去白术而加生姜和胃止呕;若腹泻为甚的,虽然有吐,还得用白术补脾以止泻;若心悸而小便少者,则夹有蓄饮之征,可加茯苓以利其小便;若口渴而欲饮水的,则属脾虚而津液不布,则应增加白术的剂量,补脾以行津液;若寒甚而腹痛者,则应增加干姜的剂量以暖脾寒;若腹不疼而胀满为甚的,则应去掉白术,而加附子以助阳消阴寒之凝结。

二,太阴病里虚证

《伤寒论》说:“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吐后满,下后满,皆为实证,是邪气乘虚入里而为实。表已解而腹满,是太阴里虚之腹满,是太阴不足,脾气不通,不能转输,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壅而为满,所以用此方和脾胃而降逆气。

三,太阴病胃实证

《伤寒论》说:“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后表不解,腹满而痛,用下法,腹满如故,不防还用下法以减尽为度。太阴病本无表在而下之理,脾与胃相表里,太阳误下,太阴受邪,胃有宿食,则脾因胃之食而实,也就是因为太阳之邪而痛,已成胃实证。《伤寒医诀串解》解释为:病入太阴之邪从阳化,即指太阴病转为阳明病。所以用大承气汤以治其胃实。

四,太阳病误治

1,《伤寒论》说:“本自寒格,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干姜*连*芩人参汤主之”。格则吐逆,格是吐逆的病名。朝食暮吐是脾寒格;食入即吐是胃热格。条文所说的是其人本有寒格之病,因伤寒,医者看其是可吐,可下之证,就行吐,下之法,可吐下更甚,当以理中汤以温脾,加丁香以降其寒逆即可。可是现在是食入即吐,乃是胃热格,用干姜,人参安胃,用*连,*芩降胃火,可得以治。

2,《伤寒论》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太阳中风病,医者不给予发汗解表,反而以下法,因而,邪陷入里,腹满而痛,无胸胁等证,则其邪已入太阴,此证属于太阴里虚痛,故以桂枝芍药汤以外解太阳之表,用倍芍药而内调太阴之里虚。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气凝不利,阳明主内,阳明病则腐秽燥结不行,若大实痛是阳明病,而不是太阴病,此证因表邪未解,阳邪陷入阳明,则属于太阴热化,是胃阴实痛,而非阳实,仍用桂枝升发阳邪,加大*以破结滞之物,使表里两邪各有所去,则寒随实走。此为双解表里之法。诊断此证,必须脉见浮象,才可以断。

3,《伤寒论》说:“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伤寒,医者不辨表里,寒热,虚实而误下,而引起下利清谷不止,虽然有全身疼痛之表未除,但下利清谷不止,是里寒太盛,应当急救其里,等到其里自调,再行救表,调营和卫。此证应当细辨下利之色,以及病势的缓急,不可妄用,只有阴寒极盛,才可用此法。

太阴病的治法,仲景明确指出“当温之”。因太阴病以里虚寒为基本病证特点,故其治疗方法以温阳祛寒、健脾化湿为主。方药是四逆汤一类的温阳之方。又根据病型的不同,太阴表证可用汗法,主用桂枝汤。太阴里实证又当温通脾络,方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由于太阴病性质为里虚寒证,故当禁用吐法、下法。

欢迎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太阴病以虚寒证为多,张仲景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