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浅弋道历史
“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
在物质匮乏、医疗落后的封建时期,古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服且难以超越的医学奇迹。且不说扁鹊的“望闻问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光是华陀的“刮骨疗*”就令人震惊、流传百世。
“刮骨疗*”事件
小伙伴对“刮骨疗*”这个情节并不陌生,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时,不幸被*箭射中右臂,为了顾全大局,他将*箭拔出后依然带领全体将士奋勇作战。后来*素逐渐蔓延,若不及时医治,怕是臂膀不保。
下属惊慌失措,立马四处打听各路神医。关羽命不该绝,遇到了医术较高的华佗,华陀用最原始最简单粗暴的“拆、刮、缝”等方法切开关羽中箭的右臂肉皮,用刀在骨头上刮出*素,最后使得关羽*素尽消、康复如初。
“刮骨疗*”时间上的漏洞
这个情节虽然展现了关羽的坚强不屈、华佗的神奇医术,但关于二人的重合时间却备受争议,二人存在世界存在质疑,它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通过参考相关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华佗是三国时期唯一能为曹操治疗头痛的神医,曹操整日被头痛折磨得痛不欲生,在华陀的治疗下,头痛得到了很大缓解,对于曹操而言,华陀几乎就是他的良药。
为了能够长久地留住华佗,他给华佗功名利禄、大量财富,奈何华佗淡泊名利、不争不抢,对这些“过眼云烟”并无兴趣。他希望自己能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便以家中妻子身体有恙为由,离开曹营。
曹操怎会轻易让他一去不返,华陀离开不久,曹操便命人前去看望。一连请了数次,都不见华陀归来,曹操身为领导,虽然爱才,却也性格暴躁,于是派人调查了华佗去向,结果发现华佗在欺君罔上,一怒之下将其逮捕,华陀惨死狱中。
华佗去世时间是建安13年(公元年),关羽“刮骨疗*”则是建安24年(公元年),相差了11年的时间,难道是华陀穿越而去?还是事件改编而来?
“刮骨疗*”的那个人不是华佗,他是谁?
曾有部分学者提出:关羽在接受“刮骨疗*”时,华佗已经去世,那为关羽疗伤的那个人是谁?
为关羽刮骨疗伤的医者,虽然不是华陀,却和华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关羽实施手术之人是华佗的徒弟——樊阿,樊阿勤奋好学、悟性极高,对医学颇有天分。不仅医学知识丰富,樊阿品行端正、尊师重道,是医者仁心的代表。
华佗对樊阿极为赏识,生前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都传授于他。在师傅的指导下,樊阿不懈努力,成为了华佗之后非常优秀的外科医生,而他和关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在为关羽“实施手术”时,虽并非史料中描述的那般骇人听闻,但确实是有皮肉切割缝合。“刮骨疗*”事件确有存在,但那个人不是华佗,而是华佗的徒弟樊阿。
为何华佗会替代樊阿流传至今?三大原因揭晓谜底
1.引以为傲
在为关羽“实施手术”前,樊阿建议使用华佗创制的麻沸散,他和华佗一样医术高超、不慕名利,始终以华佗为榜样、以华佗为骄傲。别人问及他的姓名时,他也总是会骄傲地说他师从华佗,很少提及自己姓名。
2.塑造人物
后世为了纪念华陀对医学界做出的贡献,也为了彰显关羽的坚强,二人交集必定与众不同,所以后世将为关羽做手术的人写成了华佗。
3.艺术使然
科技落后,很多事都是古人通过道听途说或者参考前朝历史记载而来,三国演绎的故事虽然来自于现实,但它作为艺术形式,又高于生活,樊阿名气远不如华佗,为了
增加说服力,作者索性就把刮骨疗伤的手术者写成了华佗。
小结:
有人说华佗培养出来的弟子英勇不凡、实在值得敬佩,在几千年前就能使用麻沸散大胆心细地进行手术,这种魄力确实令人叹服;也有人说为了纪念缅怀华陀,后世将很多传奇事迹传承于世。华佗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永存于世,无论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人是谁,都体现了古人的聪慧伶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