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瘟疫流行,张仲景写了这本伤寒杂病论,
TUhjnbcbe - 2023/11/6 21:08:00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837457.html

如果有人忧虑成疾,应该如何医治?有一位医生开了这样一张药方: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加水调制成丸,外边涂上朱砂,一顿食用完毕。

结果,这个病人每天看着五谷杂粮做成的大面团,看一次大笑一次,没多长时间他的病就治好了。

这位敢开出这张药方的人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

1、出自南阳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县(现在的河南省南阳)人。张仲景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张宗汉在朝廷为官,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张仲景因此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各种古代典籍。

张仲景从小博览群书,同时他也酷爱医学,他从《史记》等史书上读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十分钦佩扁鹊高超的医术,激发了对医学浓厚的兴趣。公元年,10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开始向他学习医术。

张仲景画像,网络图

张伯祖在当时很有名,他医术高超,对待病人十分认真,经过他诊治的病人十有八九能够痊愈,因此深得百姓敬重。

张仲景聪明伶俐,学习勤奋刻苦,无论是跟随张伯祖外出诊病,还是上山采药,他都不怕辛苦劳累,始终追随在张伯祖左右。张伯祖十分喜爱这个弟子,就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张仲景。

除了跟随老师学习之外,张仲景还仔细研读《*帝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在学习书中医学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对理论做了新的发展。

2、长沙太守

张仲景有一个同乡叫何颙,何顒比较善于相人,再加上他对张仲景比较了解,所以他对张仲景说道:“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他认为张仲景虽然才思过人,但是不适合做官,将来一定能够能为名医。

何颙的话显然很对张仲景的心思,他所处的东汉末年,正是战乱纷起的年代,官府争权夺势,一向为他所厌恶,从来不想步入仕途做官,只是一心要学医、将来治病救人。

但是,因为张仲景的父亲在朝廷做官,张仲景的前途早已被注定。汉灵帝时,张仲景被州郡举为孝廉,不久就步入仕途,于建安年间被指派为长沙太守。

张仲景赴任长沙之后,仍然想用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当时有规定,为官者不能随便进入百姓家中,这显然为张仲景医治病患设置了障碍。张仲景于是就选择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衙门之中不办理任何*事,而是专门用来为百姓看病。

张仲景塑像

消息一出,百姓都拍手称快,于是每到初一、十五两天,长沙太守衙门前就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百姓,张仲景在为百姓诊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医术,注重对民间验方的采集与整理。

3、趣事

当时的医生只把医术传给自家子孙,一般不会外传,但是张仲景却并非如此,他不仅把自己的医术教给别人,也注重向别的医生学习。

南阳有一位老名医,名字叫沈槐。这位名医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却苦于没有子女可以传承他的医术,于是他整天长吁短叹,愁闷不已,逐渐就忧虑成疾。

当地的医生们都给沈槐看过病,可是却都没看好,眼看着老先生的病越来越重。

张仲景听说这事之后,赶到沈槐家为他看病。

张仲景仔细地察看了病情之后,确诊沈槐的病症就是忧虑成疾,于是他马上开了一个奇怪的药方: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加水调制成丸,外边涂上朱砂,一顿食用完毕。

古代书写

这样的药方,就算是不懂医术的普通人看了也会觉得可笑,更别说是沈槐这样的名医了。

果然,沈槐看到这个药方之后,没有和张仲景进行过多交涉,而是直接让家人按照上面的做法,真的把五谷杂粮面做成药丸,然后挂在屋檐之下。每当有人前来拜访,沈槐就会指着这个药丸把张仲景嘲笑一番:“这就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你们谁见过用五谷杂粮治病的?简直就是个笑话!”

他一边说还一边笑个不停。

亲戚来了他会说笑个不停,朋友来了他也和人大笑上一番,同行来了,他更是贬斥张仲景的作法,彼此说说笑笑上一番。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先生居然每天都笑口常开,再也没有忧虑成疾的症状了。

张仲景于是就前来拜访沈槐,对他说道:“恭喜先生,您的病治好了!”

沈槐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一时既佩服张仲景的医术和做法,又惭愧自己的浅薄。

张仲景见状,连忙劝说道:“先生不必如此,我们这些为医的,图的无非是为百姓解除病痛,祛病延年,您虽然没有子女,我们这些晚生后辈难道不都是您的孩子吗?为什么要发愁后继无人呢?”

沈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张仲景以及其他的年轻医生。

张仲景著作

4、《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一个时期,*阀豪强各自为战,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流行,给百姓增添了更多痛楚。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瘟疫暴发的次数十分频繁:桓帝时大疫3次,灵帝时5次,到献帝建安年间瘟疫流行更为厉害,很多人因此而丧命。在南阳地区的瘟疫大流行中,张仲景家族中原来多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症,这些人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

眼看亲人都被疾病夺去生命,张仲景内心除了悲痛之外,还有更强烈的决心:一定要制服伤寒这个瘟神!

张仲景开始潜心研究伤寒病的治疗,他仔细研读《*帝内经》中相关的理论,其中《素问》对他影响最大。《素问》中有:“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广泛的医疗实践对这个理论做了更深入的发展,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在大量收集资料、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张仲景终于撰写完成了《伤寒杂病论》16卷,书中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提出了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

《伤寒杂病论》系统概括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继《*帝内经》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医学典籍,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除了《伤寒杂病论》外,张仲景的著述还有《辨伤寒》10卷、《评病药方》1卷、《疗妇人方》2卷、《五藏论》1卷、《口齿论》等,可惜因为战乱等诸多原因,这些著作都已经散佚不存。

然而,即使是仅存一部《伤寒杂病论》,它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瘟疫流行,张仲景写了这本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