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汤原方不变,将芍药90克加倍为克。由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一变而为治疗太阳病误下后,导致腹满时痛的太阴脾虚证。二、桂技加桂汤
桂枝汤原方:(1)将桂枝90克加为克。(2)桂枝不变,另加入桂心末(每服3克)冲服(本人常用法,药力较强,效果好)。治气从少腹上冲心的奔豚症(下寒水气上冲)。三、小建中汤
桂枝汤原方,芍药加倍为克(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一升(约今33克,分三次服)。此方以饴糖为药,以缓中补虚,倍芍药,与桂枝共成酸甘相合,有敛而补中、缓以止痛的作用。凡脘腹疼痛,按之软,重按、久按痛减,得温亦减,脉弦涩者,宜用之。亦可治虚寒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脘腹痛。主药改变,即不用桂枝汤加味方名,而叫做小建中汤。从前有一种芝麻条糖,即用饴糖外加芝麻制成的食品。蒸之使溶化,加入芝麻油搅拌,每次用一汤匙开水冲服,曾用此治愈胃溃疡呕吐、泛酸、胃痛三年不愈的患者。四、大青龙汤
麻*汤原方,加重麻*之量为克,加生姜、大枣、石膏组成。
麻*汤证,在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之外,多了一个烦躁(烦渴)的证状,是为表邪未解而里有化热的趋势。放以麻*汤解其表邪,一面加石膏清其将要化燥的里热,成为表里双解的方剂。
此方若只加石膏而不倍用麻*(原90克加倍为克),则偏于清里,减低辛温发散之力,如果用分治之法,先解表而后清里,表可解而必伤津,有里热转盛之弊。
五、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厚朴大*汤
药味相同,只是分量加以变动,因而方名不同,主治各异。小承气汤主治腹大满不通,以荡实为主。
厚朴三物汤主治腹满痛,以行气为主。
厚朴大*汤主治支饮胸满,以行气荡水为主。
承气汤类使用大*,其煮法亦不同。大承气汤大*后煮,求其速下,小承气汤不后煮,使其缓下。大*泻心汤的大*,连同*连用麻沸汤渍之,须臾去滓,温服,只取其气,以泻无形邪热乘虚入胃壅塞成痞的证候,与承气的用法又不相同。
六、小半夏汤与生姜半夏汤同是半夏与生姜组成。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约今33克),生姜半斤(约今60克)一日量分四次服。主治呕家不渴,心下有支饮上溢作呕。重用半夏以蠲饮并散结,生姜可制半夏的燥烈,又能止呕。生姜半夏汤,半夏半升(约今18克),生姜用汁一升(约今33克)。主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胸中泛恶,乃寒饮与正气相博。其降逆之力少,散结之力大。以上所举,同一方剂,仅仅一药的加减,或药量的增减,则主治不同,甚至改变其方剂名称,可见仲景处方用药法度之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乌梅丸,炙甘草汤的使用,必须恪守原方的重要药味和剂量。如小青龙汤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必须齐用,不可减少哪一味。
#百万创作者计划#其份量也要力求合乎古人标准,五味子半升,约今18克,干姜3两,约今27克,古方一剂三服,每服用三分之一。细辛每服以3克至4.5克为宜。若用量出入太大,则影响疗效。学习古人的医学遗产,要使古为今用,即学古而不泥古,这条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时经一二千年用之有效的,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是取其精华,与食古不化者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