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与补阴
中医讲“胖人多湿、瘦人多火”,这里的“湿、火”,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在饮食过凉、天气冷寒、暑热闷蒸等极端情况下,风湿、寒湿、湿热易侵袭人体,在超出身体各系统调节范围后,导致气化代谢失常,过寒则气血凝滞、过湿则化为黏浊影响流通(如沼泽),体内水液膏脂不能正常利用和排泄,堆积引起形体病理性变胖。减肥塑形首先要找对原因,是作息失调?情绪压力因素?饮食多和(或)锻炼少?疾病原因或基因遗传?气候影响和生理特点等?现实生活中,以上因素往往相兼出现或动态叠加,比如人们在压力增加、情绪波动时出现作息失调,为了缓解压力开始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后又缺乏运动,久之恶性循环,使形体臃肿。在调节治疗时,针对水湿病理产物,可用温阳方法化除,使壅塞的孔窍、经络通畅,使停滞的水液加速流动、排泄。针对病因的预防,应当忌食或少食生冷(冰镇饮料),寒凉食物易戕伤阳气、影响消化,尤其是体弱阳虚之人,还要注意穿衣保暖,深秋季节避免穿露脐、露脚踝服饰,根据温度变化及时添衣;饮食方面也是以温阳健脾助消化为主,减肥减脂并不是一味的限制饮食,而是要合理搭配、优化膳食结构,深秋选择甘温的食物如薯类、山药、小米做粥,做菜时可搭配温性调料如茴香、肉桂、豆蔻、砂仁等,以上便是从温阳角度对“胖人多湿”现象给出的建议,若因其他非“湿”因素导致的肥胖,此不赘述。
瘦人多火,即言体瘦之人相对具有较多“火”的特点。在热情、亢奋、行动敏捷的人群中,体格偏瘦的多一些,故言“瘦人多火”,这里的“火”并不一定是病理之火,也可以是促进代谢消化、能量转化的生理之火。若见性情暴躁、眼球突出、怕热多汗的瘦人,则其应有“病理之火”,使体内代谢异常加快,伤阴耗精,津液减少,久之眼球凹陷,皮肤黯淡、肌肉松弛,体重下降。病理之火的本质是什么,中医不用还原法去分析,而是通过实践给出一系列治疗策略,如针对病因采用清热泻火(苦寒之法),针对病理结果采用补阴法(酸甘化阴、甘寒养阴、润燥滋阴等)。以上方法确立的同时,相应的药物和食物特点也就明晰了,*连、苦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药和食物,常用来清热泻火。酸味、甘甜、多汁的果蔬常用来补阴,结合时令特点,深秋选取应季的橘子、橙子、石榴、山楂、梨等,补阴的药物也多具有以上酸、甘特点。
秋燥是阴亏的初级阶段,秋季温度和空气湿度均下降,若有干咳、蜕皮、便秘等症状,也可用上述补阴方法,食疗和药物治疗皆可。春夏秋冬,气候更替之时,天地阴阳变化,寒热过渡、昼夜消长;人体受自然之影响,体内阴阳寒热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万物篾不如此。根据时令和气候特点指导养生保健,其实也是“致中和”的过程,不同人体内的阳气不等,就需要相应的调整“阴”的质和量,使阴阳相等。这里的阳气也可以指先天禀赋、基因遗传特征,人们高低胖瘦各有不同,有些人多年吸烟也不得肺癌,有些病有家族聚集倾向、部位倾向,根据先天“阳气”特点,在治疗时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经验规律和科技成果相结合,从饮食作息、药物手术、内外多方面调节。
所谓天人合一,古人观察到江河湖海之冻结消融、林木草芥之枯荣变化、昼夜四季之更替循环、日月盈仄之寒温不同,便取类比象联系到人体,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但要注意认识的深浅和偏颇,有些道理可以类比讲得通,有些需要科学纠正。
王伟涛,陈正光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