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序言中的科学,怎么去
TUhjnbcbe - 2024/2/17 17:38:00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伤寒论.序言的一段话,表明了科学实践的过程。

张仲景总结自己的医学经验,是建立在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并应用于实践,虽未能治好所有的病证,那是因为生命的困难与复杂。就如今也不可能尽愈诸病。这段序言,就如同牛顿说的: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能有成就,也同样是继承前人的经验与理论。

但现在的网络总是有一些人,否定传统,否定经验,说中国没有科学,只有技术了。

说医圣文章后的某跟贴

看看上图,两千年前人的的世界观有什么问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看过了吗?读过上面的素问吗?你读过伤寒论吗?肯定会说没有为什么要读,那么没有读你又凭什么去认为不科学呢。什么叫科学,是研究客观事实而形成理论的过程,不是没有看过任何知识的瞎想而下结论,那叫唯心。科学是要在实践中去证明理论,总结理论,而不是拿某条理论去否定另外的某条理论。这种跟贴能证明客观吗,肯定不能,只能代表跟贴者自身的无知与粗鄙。

科学是客观的思维过程,但现在却将这个过程理论化,程序化,意识化,将客观的规律本质都丢了。曾经写过科学主义重大错误就在于将现代科学的成果的形式当成了科学的本质,而科学的本质是思维、是实践,而不是科学的理论形式。

从《伤寒论.序》来看,张仲景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伤寒论的辩证体系的,一是传承,二是理论。其次,“虽未能尽愈诸病”就是理论的实践与检验过程。

其三,具体的操作流程,在序言里也有,“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这段话虽然是说一些庸医的,但同时也是医疗的注意事项,要充分地诊断,把握准确的客观条件。否则就如现在的一些科学教分子一样,只能如管中窥豹,以狭窄而片面的视角以及知识而看不清事实。

这是两千年前科学家的科学观,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观。为什么现在的科学观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正是不明白什么才是客观存在的本质,它们不是理论形式的存在,而是要去实践的,去检验的。丢却了中国传统文化根基,连中文的“科学”两字的含义都不懂了吗?

科学不是理论形式,理论形式仅是客观规律的语言文字等外在的载体,科学的本质是实践,数学、统计、实验、推理等等都是研究客观规律应用的工具,错误的应用工具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科学实践的本质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为何产生如此众多的矛盾就在于形式迷信、文字迷信、方法迷信而失去了根本的思维,也就是序言中说的“不念思求经旨”,迷信于外在形式本身而忽略了内在的规律的本质的“宗旨”啊。

原创感悟,融汇经典,将中医、科学、阳明心学重构体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序言中的科学,怎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