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再读伤寒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寒假热与真
TUhjnbcbe - 2024/4/6 14:15:00

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注意到中医辨证,要求抓要点,不能单凭现象判断病因,下虎狼之药。学医治病,当慎之又慎。中药是通过药性的偏重纠正身体里阴阳的偏失。如果判断错误,很可能雪上加霜。

伤寒论中,“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一条是辩证寒热的真假,涉及到现象和本质间的关系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才不会被病的表象所迷惑。

“病人身大热”,就是已经生病的人身上热得很厉害,这是说病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单凭一个现象就说这个病是阳证,是病发于阳。“反欲得近衣者”,是说病情。“反”字用得很好,就是说这个人既然身大热了,本来应当恶热喜凉,却相反地出现要多穿衣服保暖,反映出了阳虚的真情。病人的喜恶往往能反映出本质的东西。因此,张仲景认为这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骨髓”是说在人体里。“寒在骨髓”也可以说是少阴的寒盛,此时阳气被强大的寒邪格拒、排斥,浮露在体表,就会出现身大热。中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阳”。因为这种大热由阳虚所致,所以“反欲得近衣者”,出现喜热喜温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些症状只是张仲景举出的例子,刘渡舟教授说通常所见的阴盛格阳症状还有脉大无根、面红如妆、烦渴而不欲饮水等等。同样的道理,“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就是阳盛格阴了。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病象是“身大寒”,病情是“反不欲近衣”。其成因是“热在骨髓也”,阳热太盛,格阴于外。

后世一些医学家对于这一条还提出了治疗的方案,针对“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样的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针对“热在骨髓,寒在皮肤”这样的格阴证,治疗用白虎汤。

杂学博记,学以归真

博学广记,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专注健康、科技、职场、手工等领域。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读伤寒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寒假热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