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中药材草本植物
TUhjnbcbe - 2024/7/8 23:27: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探索已有几千年历史,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所讲述的内容就是统称的中草药。今天我们和大家介绍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中草药草本植物:

夏枯草

一、夏枯草: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夕句、乃东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及非洲、欧洲各地,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中,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基部多分枝花朵浅紫色。夏枯草药用功能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被誉为清肝、护肝“圣药”。

车前草

二、车前草:学名平车前,俗称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亚洲非洲及北美地区。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鱼腥草

三、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鱼腥草喜欢在阴湿的地方生长,一般在河边、沟渠边,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牡荆

四、布荆草:别名线叶菊、牡荆、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兔毛蒿、惊草,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中国、欧洲地区,根茎粗壮。斜升。茎基部被密厚的纤维鞘,不分枝或呈伞房状分枝。叶具长柄;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荆草花朵为浅紫色,药用功能可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内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著,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薄荷

五、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俗名:香薷草、鱼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见肿消、野仁丹草、夜息香、猫薄荷。为唇形科植物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原产于欧洲及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中国也广泛分布,薄荷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小剂量食用有助于睡眠。

板蓝根

六、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罂粟目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缅甸、泰国等地至中南半岛,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板蓝根多数生长在潮湿、温暖的山地和阴沟中。板蓝根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

板蓝根的药用功能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板蓝根对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艾叶

七、艾草:又名艾蒿、艾叶草,亦称“纯阳之草”。为菊科属植物艾的干燥叶。原产地在中国,后经植物传播,在朝鲜、俄罗斯也有生长。艾草是我国普遍生长的一种植物,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多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艾草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潮湿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常会长满野生的艾草。艾草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裂片边缘均具锯齿,筒状小花带红色。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使用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用艾叶熏蒸后空气参数可以达到正常,对产妇和新生儿毒性小、刺激小,因此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草珊瑚

八、草珊瑚: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称肿节风,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原产于中国,在世界分布于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地区。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有缓解牙龈疼痛、缩小牙龈上火肿块、改善炎症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大蓟

九、大蓟:中药名,别称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根长圆锥形,簇生。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具白丝状毛。苞片长披针形,多层。花两性,管状,紫红色,花药顶端有附属片,基部有尾,冠毛羽状,暗灰色。入药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对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症有治疗作用。

栀子

十、山栀子:中药名,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栀子等。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主要分布我国南北地区及台湾等地。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药用可以除热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独特的应用理论,中医药体系越来越完善,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曾经长期相对停滞的植物药也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而获得了新发展。

文献参考《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中药材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