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魏太医令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价值所在
TUhjnbcbe - 2024/12/20 21:57:00

研究《伤寒论》,王叔和是绕不过去的一位人,他整理撰次仲景遗论,收集在自编的《脉经》中重加编排、正误补阙,后人对此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王叔和的整理,今天我们可能就见不到《伤寒论》了。

本文单志华老师对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的年代划线进行了梳理探讨,肯定了其所著《脉经》不仅具有版本文献学不可替代的价值,更具有指导临证诊脉的巨大价值。供各位师友参考。

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脉经》的巨大价值

文/单志华

学界都知道,研究《伤寒论》,王叔和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

为此,撰写专文《读王叔和生平事迹的思考与探讨》,集中探讨了王叔和其人其事与其所著《脉经》的价值,如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的年代划线、《脉经》与《伤寒论》“遗文”比较、《脉经》的临床与文献学价值等,均做了详尽的分析梳理和力求严谨的探讨。

01

王叔和正史无传,我们只能从考查山阳高平王氏的相关史料记载和相关史实入手,捋出几条重要的线索,进而初步推断出以下结论。

第一,王叔和与王粲、卫汛为同时代人,且年龄上很接近,王粲可能稍长,叔和次之,卫汛与叔和同龄或稍次之,又都见到仲景。因此考证王叔和的生卒年代,约为公元一年间。

第二,王叔和任魏太医令当在40岁以后,即魏文帝曹丕正式登基(公元年)以后的事。

第三,王叔和是在任魏太医令以后的魏黄初年至青龙三年,公元一年)前,撰次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第四,王叔和编撰《脉经》的时间,约在叔和55岁以后,即青龙三年(公元年)以后,甚至不排除在王叔和的晚年,即嘉平年间(公元年左右)。

王叔和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将《伤寒杂病论》原文文字遗漏或错误之处、句子文义不整者,在自编的《脉经》中加以正误补阙;并把新发现的仲景佚文补入其中;同时为方便临床运用而重加编排。这也正是《脉经》约有2/5以上的篇幅为《伤寒杂病论》内容的所以然。叔和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02

此外,叔和为秉承仲景先师“平脉辨证”之遗训,于是“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冠以“脉经”之名,集前贤脉学之大成。

所以,晋人皇甫谧(公元一年)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感慨道:“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晋书·皇甫谧传》记载其“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因其治学严谨和著述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深得魏晋两朝官家及民间认可。所以皇甫氏能给予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的评价,是对叔和的撰次忠实于仲景原文的最好证明。

因此,《脉经》可视为《伤寒杂病论》的最早传本当断无疑义,亦是学习《伤寒杂病论》最佳且最为可靠的对照参考书籍。

03

王叔和的《脉经》不仅具有版本文献学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更具有指导临证诊脉的巨大价值。

比如《脉经·卷一》中《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顺逆第七》记载:

《脉法赞》云: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

肾与命门,俱出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诸经损减,各随其部。

察按阴阳,谁与先后。

阴病治官,阳病治府。

奇邪所舍,如何捕取?

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这是王叔和收录早已亡佚的古籍《脉法赞》中的一段。对于我辈今天临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于掌握“人迎”“气口”的定位,都非常实用。

04

限于篇幅,这里不逐字逐句解释,仅据这段文字扼要归纳六点临床切脉的技术和秘诀。

(1)脉的寸关尺五脏定位是,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左关属肝,肝藏魂;右寸属肺,肺藏魄;右关属脾,脾消谷;左寸属心,心藏神。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当根据五脏切脉的定位来诊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与后天之本的关系,注意这几个字,即魂、魄、谷、神的病理表现皆可辨脉而知。

(2)“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即左脉主管火(寸)、木(关)、水(尺),是官(我克);右脉主管金(寸)、土(关)、相火(尺),是府(被克)。此即强调脉诊的五行思维。两手左右脉存在着五行制约关系,即左寸脉火克金(右),左关脉木克土右),左尺脉水克火(右)。

(3)讲切脉分男左女右,男者左脉大为顺为阳,女者右脉大为顺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气行于左,阴气行于右。

(4)切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强调切脉“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这句话很重要,即注意关前一分位置的脉动,明确告诫这是人的性命所主。左寸(含关前一分)为人迎,右寸(含关前一分)为气口。《素问经脉别论》日:“气口成寸,以决生死。”这一点可以说是辨脉的秘诀。

(5)同时注重两尺脉,即“神门决断,两在关后”。“神门”,这里是指根脉,即《难经·八难》所谓“三焦之原,一名守邪(防御邪气)之神”。

(6)最后落实到六经上,确定属于三阴经或三阳经,即“察按阴阳”,而决定治疗的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如果是三阴病,要先治官(我克);若是三阳病,要先治府(被克)。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对《内经》难经》脉学理论返博为约,言简意赅,内容异常丰富,颇为实用因而被收录于《脉经》中。

I版权声明

本文摘录自《跟师刘渡舟、胡希恕手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单志华,版权归权利人所有。文中标题为编辑所加。编辑/百会。

建木医社所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魏太医令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