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城市严重不足”不光关乎数量
事实上,“大城市严重不足”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更要思考大城市如何“从大到优”,而乡村、小城镇如何“从小到大”的问题。 社评目前,各种财权事权都与城市的行*级别有关,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地级市的权限差别相当大。要破解这一现象,唯有更多使用市场规律来配置。近日,国家发改委城镇化问题专家在达沃斯论坛解读新型城镇化时指出,中国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严重不足。在雾霾、拥堵等 大城市病 正广受诟病的时候,发改委专家出此言论,不难预料会引起一些争议。然而,要读懂这一表态,并不能将 大城市病 与 大城市 简单画上等号。东京、纽约等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同样是大城市,但与中国的一线城市相比, 大城市病 显然轻微一些。 大城市病 确实跟 大 有关系,但 大 并不一定是病灶所在,而可能只是病症之一。一看到一些大城市 犯病 ,便否定大城市存在发展的意义,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而要理解 大城市严重不足 这一说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其一,这是基于平衡的考量。目前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确实存在人口与资源非常集中的现象,如何为这些特大型城市分忧,正需要更多大城市的出现,提供接近北上广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就业岗位。但目前,一些规模次于北上广的大城市甚至是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尚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第二,这也体现了一种动态的思路。如何解决 不足 ?当然必须从现有的基础出发,从乡村到城镇、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只有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才可能改变大城市不足的局面。事实上, 大城市严重不足 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更要思考大城市如何 从大到优 ,而乡村、小城镇如何 从小到大 的问题。大城市要 从大到优 ,更该注重的不再是 长高长大 ,而是提升管理能力,尽量减弱 大城市病 。 人往高处走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自然规律,但特大型城市已经不能再走扩环线、圈土地的摊大饼模式。这就要求它们发挥辐射力,转型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引领周围城市的发展。乡村、小城镇要 从小到大 ,也必然要通过城市群建设,来实现就地城镇化。由于高铁、城际轨道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城市群建设已经具备了一些硬性条件,在公共服务、居住环境、就业方面的软实力增强,才能提升这些卫星城市的吸引力。如果将特大城市比作大齿轮,将乡村比作小齿轮,要使得这一套系统运转起来,未来还必须拿出更多 中齿轮 ,这必然需要大城市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但在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思路上的转变。目前,各种财权事权都与城市的行*级别有关,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地级市的权限差别相当大。不仅是*治资源,还有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层面的资源也往往与行*级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破解这一现象,唯有减弱资源配置的行*色彩,更多使用市场规律来配置。这也是现实的需求,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强市强镇, 身体大、衣服小 的困境已经显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除了行*级别外,还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公共服务、区域战略定位等因素, 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 ,话糙理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