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89)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1条文解释发汗,是解热的一种手段,非热不能发汗。这个“病人有寒”,尤其内寒、里寒,象下利清谷就是虚寒在里了,那就不能够攻表,本来就有寒,再退其热,以发汗的法子,那么如果这个寒在里,那里更冷了,就是“胃中冷”,就有蚘啊,就是蛔虫,迫于寒而往上跑,所以蚘上入膈,在厥阴篇有这一段,那一定要吐蚘的。蛔虫由于胃中太凉,迫于这个凉要往上跑。要是入膈了,入就要吐,一吐,这蛔虫就吐出来了,所以必吐蚘。
2小结那么以上这几条啊虽然是举的各种不同(不可发汗)的情况,概而言之一个就是津液虚、血液虚、有热、组织枯燥,这都不可发汗,再一个就是淋家、疮家、亡血家呀,无一不是这种问题。如果热在里,那更不可发汗了,只能用撤热的法子,发汗不可,当然用寒性药就可以了。那么这几段,在临床上,这个病人似有可发汗的样子,但有这几种情况就不可发汗了。那么怎么治疗呢,就要因证而施了,后头都有的,所以在这他不讲治法。咱们在讲太阳病,主要是以发汗为法的,表证应该发汗。但是有不可发汗的,不得不知。所以我们治病就是这个样子,在正面看这个问题,比如遇到一个病要发汗,这个病人应该发汗,总要考察不可发汗这些方面。那么有不可发汗的,你不能冒冒失失发汗。由于这个汗吐下这三种法子都是攻病的法子,用之得当,那是立竿见影,用之不当呢?危害也相当严重。所以我们头前也讲了很多了,在这他就是集中说了一下。
内容来源: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1条文解释发汗为解表热之法,若有里寒而撤其热,胃中更冷,蛔虫迫于内寒而上窜入膈而被吐出。
内容来源: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END
版权声明:
1.文章来源:《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图片来源:网络编校:五分钟
2.本平台旨在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文化知识,版权为相关权利人所有,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协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