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今天,在中医的手里,这可算是说错了。那么,就让我们来说说,从中医的角度,如何去看待*事,反之又应该如何呢?
当事人:张仲景(甲方)与先秦兵家(乙方)。关键词:用药思维与用兵方法,攻邪方法与交战对阵。
主要参考书:伤寒杂病论,孙子兵法
当事双方心理独白:
回合一:张仲景“慎药”理念与兵家“慎战”思想
张仲景在桂枝汤的用法中提及一剂药本分三服,如果刚开始服一服(即三分之一),病愈,后面二服就不用再服,这体现了张仲景“中病即止,保护正气”的治疗原则。《孙子兵法》中提倡,“非危不战”。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人民生死、民族存亡,必须详细考察,认真对待。《孙子兵法》全篇把战争提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也体现其对人民生命的关怀,让人对于“战争”的态度更加慎重,此可谓孙子的“慎战”原则。从上述分析得出,无论是兵家“慎战”还是医家“慎药”,都认识到用药和战争对于人所造成的伤害,故要求医者和兵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去制定相应策略。
(战争思想还可以和医术精华结合)
回合二:张仲景“攻邪宜速”理念与兵家“兵贵神速”思想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曾举例,风温病误用辛温发汗治疗,又误用下法,最后误用火疗,病情一拖再拖,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也伤了人体的正气,最终结果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这从反面论证了“攻邪宜速”的重要性,就是在疾病发生时要尽可能快的治疗,及时保护正气。而《孙子兵法》曰:“故兵贵胜,不贵久”“其用战也胜,表达了用兵打仗贵在速胜,久则会使*队疲惫,士气受打击,国家经济受损等弊端,这里体现兵家“兵贵神速”的战略特点。由此可看出二者都强调了对待敌方宜速战速决。
回合三:张仲景“治未病”思想与兵家“防守”策略
《孙子兵法》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体现了在战争中先敌一步占据战场,知守善攻的重要性。这与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相得益彰,“治未病”中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金匮要略》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指出人们应该注意平时养生保健,增强机体的正气,并注意避虚邪贼风,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属于“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原则。这就是“治未病”中“即病防变”的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张仲景学说与兵家思想的最终目标和结果不同,但其在哲学的辩证思维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后人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佐以兵家理论为辅助(此时有一位中医学生路过,表示很吃惊),有助于临床医生在遣方用药和治病救人方面开拓新的思维。
延伸阅读:
发福利,哪里有免费英文查重?
过去了几年,Tumorbiology和Oncotarget杂志社怎样了?
CNS的机制图我都准备好了,就差文章啦(含模板下载链接)
如何制作称心的答辩PPT?(含模板下载链接)
简单的story发10分+文章?学习一下这篇文章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