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酷暑消退,秋季来临。各幼儿园和大、中小学已陆续开学,由于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呼吸道以及胃肠道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季,在疫情防护的基础上,我们如何防护其他常见的季节性传染病呢?
秋冬传染病的三大类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01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等。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02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等。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03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04手足口病
肠道病*EV71引起,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主要表现为发手、足、口等部位疱疹,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主要通过与病人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或者鼠类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01乙脑
由乙脑病*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
02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汉坦病*)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01流感
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02麻疹
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预防建议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疾控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常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
多锻炼。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平衡膳食、多饮水,保障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线距离。出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
早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医院就诊时,患者和陪同人员应佩戴口罩。
温馨提示: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医院
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医院医院始终秉承"生命至上、患者第一、大医精诚、追求卓越"的宗旨竭诚为山城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健康诊疗服务。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上午8:00至12:00
周一至周日下午14:00至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