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几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并发症(参考往期:伤寒--病原学及流行病学,伤寒之发病机制,伤寒的并发症),本期将为大家讲解伤寒的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成人更容易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但在儿童中白细胞增多更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尿常规: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
粪便常规:有腹泻症状的患者便常规镜检可见少许白细胞,并发肠出血时便潜血阳性。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为伤寒诊断的金指标,血、骨髓、粪便及尿任一标本培养阳性均可作为伤寒的确诊依据。
血培养:在病程前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90%,但是使用抗生素后再采集血培养,阳性率会明显下降,所以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集。
骨髓培养:受抗生素的影响比血培养小,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培养阳性,整个病程均可进行骨髓培养。
粪便培养:粪便培养阳性出现时间较晚,在疾病第3至4周阳性率约75%,对慢性带菌者更有诊断价值。
尿培养:在病程第3至4周的阳性率约25%。
免疫学检查
肥达反应:“0”抗体效价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可作为伤寒确诊依据。
“O”抗体为沙门菌的菌体抗体,“H”抗体为沙门菌的鞭毛抗体,其特点如下表所示,一般1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可达70%。
抗体
类型
出现时间
维持时间
“O”抗体
(IgM)
菌体抗体
(共同性)
早
短
“H”抗体
(IgG)
鞭毛抗体
(特异性)
晚
长
“0”抗体凝集价≥1:80,“H”抗体≥1:(注意:高发地区人群多既往感染可有较高滴度,所以最好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再确定正常值),或“0”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提示伤寒感染。
小知识--肥达反应
又称伤寒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其原理为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肥达反应可作为临床上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参考,结果判断如下图:
O
H
A
B
C
可能诊断
↑
-
-
-
-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早期
-
↑
-
-
-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晚期;预防接种
↑
↑
---伤寒
↑
-↑
--甲型副伤寒
↑
--↑
-乙型副伤寒
↑
---↑
丙型副伤寒菌
↑
↑
↑
↑
↑
接种相关疫苗
-
-
-
-
-
未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
本期学习就到这儿,下期我们将继续介绍伤寒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2.小儿传染病学(第4版).
感染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