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暴雨
0月2日上午0时,山西省召开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
0月2日至7日,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多地遭遇时间久、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雨天气。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山西省内37条河流发生洪水,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运行受到一定影响。截至目前,此次强降雨共致山西个市76个县(市、区)75.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2.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9万亩,倒塌房屋.95万间,严重损坏.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就雨灾后如何避免疾病发生
洪灾后可造成多种疾病的流行,如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皮肤病等。在城市,内涝会破坏自来水管网、下水道、垃圾处理系统,其中的细菌、病*、原虫、寄生虫等微生物及原生动物,也会随着污水扩散传播;一些老鼠等动物会因躲避洪水而迁往高处,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在农村,洪水后的水洼、积水、死亡的牲畜、垃圾、粪便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极易滋生蚊虫。这都会造成相关传染病的流行。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醒公众要做到一绝不、两防护”“一绝不”,绝不能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两防护”,一个是防护周边的环境,尽快清洁;一个防护皮肤,适当用药。“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张伯礼提醒,在家加工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
“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张伯礼提醒,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例如穿凉鞋蹚水后要及时清洗,雨水中的不明病原体也可能致敏,甚至导致气血斑、皮疹、湿疹等,在血吸虫流行的地区要格外注意避免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可引起人、畜、禽得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在雨灾之后,更多的疾病需要格外警惕。
水灾过后要防4种疾病
0丨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一般是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往往是进食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发病,苍蝇是常见的传播媒介。洪灾后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等。霍乱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深深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治疗时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与氟哌酸即可较快控制,但同时需要根据脱水情况及时补充体液。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药物治疗可用吡哌酸、诺氟沙星,中*型菌痢用环丙沙星。
伤寒、副伤寒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治疗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02丨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洪灾后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流行性出血热由病*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治疗主要抓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引起、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家畜和家禽,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由于该病尚无特效抗病*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03丨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等,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首先需要做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巩固免疫屏障。
其次要注意早期隔离治疗病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预防性服药。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注意手的卫生。
04丨皮肤病
手足浸渍: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足趾间。治疗方法: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也可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
皮肤癣病: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易造成各种癣病多发。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真菌外用药膏如克霉唑软膏、联苯苄唑乳膏等,能收到良效。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蚊虫叮咬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
治疗方法:对于丘疹性荨麻疹,外用炉甘石洗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
讲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洪水退后3~5天是灾后防病关键期,如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鼠传播疾病和病媒类传染病等。预防重点在“病从口入”,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个人卫生。0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瓶装水等。盛水的缸、盆等容器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做到日常清洗。临时以井水、河水等自然水体作为饮水源者,根据水体情况,应先做消*处理,煮开后饮用。02注意手卫生
吃东西前,用干净的水及香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必要时使用抗菌洗手液或者涂抹手消*剂消*双手。避免用脏手接触眼睛及口鼻。03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饼干、面包等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食品和餐饮具的消*以加热消*为主,将清洗干净的食品或餐饮具煮沸消*5~30分钟即可。04注意环境卫生
及时清洗及暴晒被水浸湿或受潮的衣物、被褥等,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防鼠灭鼠,灭螨防螨。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要消*杀菌工作。来源:科技日报、生命时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