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太医教您识中药紫菀祛痰抗菌抗病
TUhjnbcbe - 2022/4/6 19:38:00

太/医/教/您/识/中/药

紫菀

紫菀,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01

形态特征

多年生本草,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

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

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02

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生于海拔-米的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耐涝、怕干旱,耐寒性较强。

国内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卢氏)、陕西及甘肃南部(临洮、成县等)等地。

03

药用价值

性味:苦,温。

功能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药理作用:

⑴祛痰作用: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⑵抗菌作用: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⑶抗病*作用: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⑷抑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有抗肿瘤活性。

*性:紫菀皂甙有溶血作用,制剂不宜静脉注射。

04

花语

回忆、真挚的爱

传说为痴情的女子所化,为了早猝的爱人,在秋末静静开着紫色的小花等待爱人漂泊的灵*。

另一个传说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在秋天时候,坟墓的周围就会开出淡紫的小花。活着的爱人看着这小花,就象见到曾经的爱人一样,沉浸在美丽的回忆与思念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医教您识中药紫菀祛痰抗菌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