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药古今研究紫菀
TUhjnbcbe - 2022/9/6 19:21:00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痿蹶,安五藏。”

2、《本草备要》:“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肺经虚热,小儿惊痫。能开喉痹,取恶涎,然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独用。”

3、《名医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4、《本草便读》:“性温利肺,治风寒咳逆之邪;色赤和营,疗痿吐红之疾。”

5、《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6、《本草从新》:“辛温润肺,苦温下气,化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肺经虚热,小儿惊痫。能开喉痹,取恶涎,又能通利小肠。”

7、《本草撮要》:“味苦辛,入手太阴经,功专疗咳逆上气。”

8、《本草分经》:“辛苦温,性滑,润肺下气,化痰止渴,专治血痰及肺经虚热,又能通利小肠。”

9、《本草经集注》:“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痿蹶,安五脏。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10、《本草蒙筌》:“主咳逆痰喘,肺痰吐脓;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虚劳不足能补,蛊*痿堪驱。”

11、《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12、《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13、《本草新编》:“紫菀,味苦、辛,温,无*。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治久嗽。然亦只可为佐使,而不可单用以取效。”

14、《本草衍义》:“益肺气。”

15、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16、《得配本草》:“苦、辛、平、微温。入手太阴、少阴经血分。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治痰血,利小便,开喉痹,退惊痫。”

17、《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18、《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19、《滇南本草》:“味苦、辛,性温。苦走心,心主血,止血养血;辛走肺,多功于肺。治咳嗽、痰气喘促、补肺、阴虚痨嗽、衄血、咳血、阴虚、痰上带血丝。”

20、《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其味微辛,则入气分,其色殷紫,则入血分,故能兼疏肺家气血。”

21、《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辛,性温无*,入心肺二经。主咳逆上气,痰喘吐衄,补虚劳,安五脏。”

23、《顾松园医镜》:“疗肺病咳喘,治胸中结气。”

24、《医学入门》:“紫菀苦温能调肺,消痰嗽血定喘悸,寒热胸结气能消,补虚治蹶并劳疰。”

25、《本草图解》:“消痰定喘,止血疗咳。”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紫菀酮、表紫菀酮、槲皮素、山柰酚、东茛菪素、大*素、大*酚、大*素甲醚等,还含有甾醇、有机酸、肽类等。

2、作用:本品有祛痰、镇咳、抑菌、抗病*、利尿、抗肿瘤等作用。

3、药理:

①祛痰、镇咳作用:麻醉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着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

②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抗癌作用: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古今研究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