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观察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仍在进行全球确
TUhjnbcbe - 2023/3/19 19:03:0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李云舒

在新冠病*袭击人类的第二个冬天,疫情防控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全球疫情正迎来新一波高峰,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亿。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一个病*能在短时间内颠覆数亿人的工作生活,改变全球千百万人的生命轨迹,并对全球*治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全球疫情防控有什么经验教训?我们怎样才能战胜病*,捍卫生命?

全球累计确诊破1亿,非常举措渐成常态

根据一直追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worldometer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月26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亿例,达到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万例,达到7411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波及,其中,确诊人数超百万的国家已有18个。

美国是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2万例。

去年11月3日以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保持在10万例以上。从年11月9日超过万例,到12月8日超过万例,今年1月1日超过万例,再到如今超过万例,美国万病例增长数用时分别是29天、24天、23天。

印度、巴西的确诊病例数已分别超过万例和万例。根据巴西卫生部1月24日数据,巴西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例。英国是欧洲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超过万例。据统计,英国每10万人中就有约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最高。

英国再度实施国内封锁,这是英格兰地区自疫情暴发以来第三度“封城”。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1月24日表示,英国严格封锁限制措施已开始减缓病例增长速度,但是英国感染率非常高,医疗系统仍压力巨大,“在感染病例数量降低到足以解除全国性封锁前,仍需走很长、很长的路”。

不只是英国,封锁、宵禁、边境管控、紧急事态等非常举措在不少国家呈现“常态化”趋势。以色列自1月25日至31日暂停国际航班进出,以防变异新冠病*传播;瑞典1月24日宣布关闭瑞典与挪威边境,持续到2月14日。

日本多地疫情呈暴发式扩大,尤其在人口稠密的东京都和关西地区。大阪府、爱知县等7个府县和首都圈“1都3县”已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直到2月7日。

在东京都进行的奥运会圣火巡展活动也因此暂停。有日本*府人士表示,日本*府内部在考虑以无观众形式举办东京奥运会。不过,空场办奥运还得算经济账,预计经济损失将高达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亿元)。

冬季严寒、病*变异,为抗疫带来严峻挑战

全球累计确诊人数从万到1亿,仅用了约半个月时间。专家指出,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激增与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有关。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年对人类而言,“可能比第一年更加艰难”。

瑞安称,世卫组织过去两周收到的信息表明,发病率已“再次达到峰值”。他指出,北半球正经历一场疫情“风暴”,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人们因寒冷而进入室内、社交聚集增加等因素,导致病*在许多国家加剧传播。

此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提出警告,冬季气温下降很可能助推新冠疫情出现更大规模暴发,这与病*特性、人群社交等因素有关。

首先,新冠病*更喜干、冷环境,尤其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中更易存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迪伦·莫里斯分析说,在北半球冬季,室内采暖等会使室温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空气干燥、通风条件不佳,“冬季室内条件对病*的稳定性非常有利”。

其次,严寒导致人们在室内空间活动增多,增加病*传播风险。研究显示,在封闭环境内感染新冠病*的几率远大于露天环境,这也是北半球新冠肺炎病例数增加的重要原因。

寒冷只是病例激增的诱因之一,当前最棘手的挑战当属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近一个多月来,全球至少已出现8种变异新冠病*,已蔓延至70个国家和地区。

年9月,人们在英国肯特郡发现新冠变种病*,这也是在英格兰与北爱尔兰地区传播最多的变种病*。当地时间1月22日,英国*府首席科学顾问瓦朗斯表示,目前已知肯特郡发现的变种病*传播率比旧病*高出30%至70%,且不分族群,“所有年龄的人都会感染”。

“过去防控采取的措施力度如果是10分的话,我们现在要采取12或者15分更大的力度。”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初步证实变异病*传染性增强了,续发率提高了约10%-70%,家庭中的续发率也有显著提高。

新的变异病*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医学专家表示担忧。英国疫苗接种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登表示,“有迹象表明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具备疫苗逃逸功能,现正在接种的新冠疫苗可能对其无效。”谭德塞表示,当前在变异病*和新冠疫苗两方面影响下,“我们已进入新冠大流行的新阶段”。

防控不力导致疫情扩散,在控疫情和保经济间寻求平衡

除天气寒冷、病*变异等客观原因外,违背科学、防控不力等主观原因“火上浇油”,抗疫“倦怠症”等不负责任行为正侵蚀全球抗疫努力,代价惨重。

被忽视的口罩。尽管科学证据充分表明口罩能帮助有效防疫,但教训近在眼前。美国国会1月6日遭暴力冲击,大批抗议人群里,戴口罩者寥寥无几。

轻视防疫*策,聚集感染、跨境流动等推波助澜。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1月中旬,26名英国学生为避开疫情封锁,前往瑞士滑雪,在法国的一个村庄中转。结果,他们中有16人检测出新冠病*呈阳性,让当地人异常愤怒,称此举“不负责任”。

严格遵守封锁规则是防范更具致命性变种病*的最佳措施。然而,封锁在一些地方遭强烈反对。当地时间1月23日,荷兰实施全国宵禁后,包括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内,多地爆发大规模反封锁抗议活动。大批民众聚集街头打、砸、烧,一处新冠病*检测中心遭示威者闯入并纵火烧毁。

反应缓慢,应对失策,错过遏制疫情的最佳时期。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初,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提出“群体免疫”方案,即让大部分人感染,通过广泛病*传播产生抗体。为此,瑞典一直坚持不关闭学校、不限制商业设施,英国则去年3月份宣布抗疫进入“拖延”阶段,即寄希望于群体免疫。

事实证明,群体免疫不能减缓疫情传播,英国、瑞典均位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之列。

世卫组织专家小组近日出台报告,回顾多国*府和公共卫生组织对新冠病*做出的反应。报告认为,错误的假设、无效的计划和迟缓的反应,助长了这场疫病大流行。缓慢和笨拙的预警系统、不完善的应对计划、*府采取的不切实际甚至适得其反的应对措施,都是导致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

既要防控疫情,也要恢复经济,多国在控疫情与保经济间艰难寻找平衡。年12月下旬,泰国沙没沙空府海鲜市场和罗勇府赌场发生大规模感染事件,导致泰国第二波疫情暴发。泰国*府目前并未采取全国强制封锁措施,而是分级施策、动态调控。“泰国*府吸取了第一波疫情时的经验教训,在控疫情和保经济之间维持平衡。”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说。

感染破亿人口属罕见,瘟疫伤亡人数甚至超过战争

人类社会史,也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鼠疫、霍乱、天花、伤寒、麻疹、肺结核……传染病不是新鲜事物,但短短1年就造成全球过亿人感染,且病例数还在继续增长——如此规模实属罕见。

鼠疫是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曾有过至少三次大流行,死亡总人数就超过1亿。

至年欧洲的鼠疫疫情最严重。据记载,一只老鼠从亚洲登上前往欧洲的货船,导致当时被俗称为“黑死病”的腺鼠疫席卷欧洲,造成欧洲人口锐减,短短的5年内,超过万人失去生命。在黑死病流行之后的三个世纪内,鼠疫继续在欧亚大陆蔓延传播,连我国也受波及。但人类对鼠疫的抗争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兴起,公共卫生事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察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仍在进行全球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