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学中医必读的名著
TUhjnbcbe - 2020/6/5 18:11:00

医学古今名著评介

初学中医而不知路径者,如欲深造,可以阅读以下推荐书目。

开门见山。五星为必读,四星为强烈推荐,三星为推荐,二星为了解,一星为一般浏览。星的多少就是书的价值大小。

章太炎先生曾说过,医学成就之大小,取决于国学造诣之深浅。此言未必尽然,古人精通经史子集的大有人在,却未必都能成为名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精通文言者,必然难入医学之堂奥。所以学医之前,一定要先学文言文。《论语》、《老子》为必读,其他的《大学》、《中庸》、《周易》、《庄子》、《孟子》为推荐。

有人读说古文有似懂非懂的感觉,那么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先生所著的《古代汉语》是强烈推荐一读的。本书是文科院校的古汉语教材,除了有丰富的选文外,还有古汉语常用字(后来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是由它扩充而来的)、语法、古代文化常识,可谓一书在手,即可扫清一切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本书并非必读,但是学了之后真的对学医很有帮助。推荐指数★★★★。

读古籍时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关系,只要准备一套《辞源》就足矣了。此外《汉语大词典》和《康熙字典》(使用《康熙字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才行)也是推荐的。后面两本都有电子版的。推荐指数★★★。

此外段逸山主编的《医古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有兴趣的也可以读一下,内容挺丰富的。推荐指数★★。

打好了基础,可以正式学医了。

学习的方式:建议以从源到流的方式来学。『源』就是医学经典著作,『流』就是后代医家的著作。这些医家的地位与著作的价值是不同的,学者心里得有个数,所以先要了解一下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中医院校教材即可,推荐读五版甄志亚主编的,薄薄的,可以大致了解医学的发展历程。推荐指数★★★。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任老学问渊博,学贯古今,曾在北京中医学院讲授医史、文献、各家学说,水平非今人可及。推荐指数★★★。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此书卷下《古今》一段都是评价古代医家的,也可以读一下。推荐指数★★。

《名老中医之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大概共有两辑。这里面的人物都是现在所谓国医大师的师傅级别的,看看人家是怎么学医的。推荐指数★★★★。

宋月航《中国历代名医传》:网上有卖的,我没读过,可以看一下。推荐指数★★。

然后是四大经典了,首先是《内经》:

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主要是讲基本理论、生理、病理、运气等,《灵枢》主要讲经络,也讲生理病理。当然是必读了,不过《内经》对临床实际用药指导作用不是那么直接,不必全读。

初入门者,可读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有简单的释义,但是太简略。推荐指数★★★。

郭霭春《内经知要补注语译》,在上面的基础上加了很多注释和译文,易读性强多了。推荐指数★★★。

陈修园《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大致与《内经知要》类似,但是内容更丰富一些。推荐指数★★★。

深入的话,古代的注家很多,王冰、张景岳、马莳、张志聪等等,一一去读也没有太大意义。

吴考槃《*帝素灵类选校勘》:这本书真的挺好,每条经文下,精选各家注解,可以相互参考印证。推荐指数★★★。

现代的注解,可以读人卫版的《*帝内经素问校释》、《灵枢经校释》,很经典的两本书,但是注文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推荐指数★★★。

如果在《内经》中有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参考《*帝内经大词典》。推荐指数★。

张毅之《内经素问疑难问题助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文字训诂学著作,收集了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于鬯、胡澍等以及日本人丹波元简、丹波元坚、森立之等人的研究成果,能够解开内经中很多看似疑难的问题。推荐指数★★。

关于《内经》的书还有很多,但如果不专门研究它,以上这些就足够了。

下面是《神农本草经》与中药学著作:

徐大椿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最平实,切合临床,缺点是收录的品味比较少。推荐指数★★★★。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初学者的入门书。推荐指数★★★。

姚球《本草经解要》,托名叶天士所作。推荐指数★★★。

张志聪《本草崇原》:牵强附会的内容很多,推重用运气学说来解释药理。推荐指数★★。

后人将《本草经解要》、《本草崇原》、《本草经读》三书合为《本草三家合注》。

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证》也值得一读。推荐指数★★★。

*元御之《长沙药解》:从仲景书中总结的药性用法,极贴合临床,为必读之书。推荐指数★★★★。

吉益东洞《药徵》:同上,非常值得一读。推荐指数★★★★。

*元御之《玉楸药解》:很平实的一本书。推荐指数★★★。

*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治学思路来源于《药徵》,也不错,适合临床医师阅读。有错误之处,但比较细微,需要自己用心体会才能看出来。推荐指数★★★★。

唐代《新修本草》:总结了唐朝以前古本草的用药方法。推荐指数★★。

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很有价值,没事可以翻翻。推荐指数★★。

李时珍《本草纲目》:内容很全,但是真伪混淆,泥沙俱下,作个参考还是可以的。推荐指数★。

实际上《本草纲目》已经包含了《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只是都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出来。

现在中药市场假药多如牛毛,手中常备一本中药鉴别图谱是必须的,推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调剂与鉴别彩色图谱》,有详细的说明和大量的图片,贵了一点,但一分钱一分货。推荐指数★★★★。

年左右,人民卫生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国分类本草研究丛书》,共8册,质量比较高,在每一味药物下罗列了历代本草著作的内容,非常方便查阅。其中《本草古籍——常用道地药材考》、《本草古籍——常用药物品种与质量鉴定考》、《本草古籍——有*药物考》都是非常推荐一读的。推荐指数★★★。

下面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了,必读中的必读,不要多说了。推荐指数★★★★★。

这两本书的注解多的数不胜数,但真正具真知灼见的不多。学伤寒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原文,古代很多的注家自己临床都不怎么用经方,其注文也是随文敷衍,根本没有实用价值。几个有名的注家: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清代喻昌《尚论篇》;

柯琴《伤寒来苏集》;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与《金匮心典》。

据说《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心典》最好,但是我买到家后从来没有完整的读过。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没留下什么印象,很多注解跟他的本草经释文一样牵强。但为什么读它呢,因为听说经方大师曹颖甫就是读这本书入门的。后来读了曹颖甫先生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注文也一般,只是里面的医案比较有价值。

*元御的《伤寒悬解》《金匮悬解》还是有一定特色的,尤其是伤寒部分,把伤寒传经的来路与去路分析的特别清楚。推荐指数★★★。

陈修园的《伤寒浅注》《金匮浅注》也不错,适合初学。推荐指数★★★。

聂惠民《伤寒论集解:历代医家伤寒论注解辑要》:采集了历代注解之精华,不妨作为参考。推荐指数★★。

现代人的伤寒著作:

中医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李培生、刘渡舟主编的,经典之作,非常推荐初学者阅读。推荐指数★★★★。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伤寒大家之作,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里面也有很多刘老自己用伤寒方的经验。推荐指数★★★★。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里面讲气化学说的一段可以读一下,理论承自张志聪、张令韶、陈修园一派。推荐指数★★★。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金匮要略讲座》:胡老是近代首屈一指的经方大师,对于经方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刘渡舟先生曾云:“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寥寥几味,看之无奇,效果非凡,出人意外。”要知道当时的北中医国手云集,能令众人折服者,岂是凡庸之辈?先生一生很少著述,这两本书是其晚年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先生从十几岁开始学医,至八十六岁离世,近七十年所学尽在此中。书中讲到的用药方法与经验,经临床试用,基本上都非常有效。虽有个别不当之论,比如认为续命汤不能治中风等,但瑕不掩瑜。任应秋评价曹颖甫是纯粹的经方家,但实际上曹师还是用了很多时方与自拟方的,胡老的医案基本上都是经方,而且很少加减,『纯粹的经方家』这个称号给胡老更合适。强烈推荐多读几遍。推荐指数★★★★☆。

刑锡波《伤寒临床实验录》:里面有很多医案,很值得一读。推荐指数★★★。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比较通俗易懂,适合初学。推荐指数★★★。

徐大椿《伤寒论类方》,配合《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看,还有*煌的《中医十大类方》:从类方的角度理解经方。推荐指数★★★。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很有参考价值。推荐指数★★★。

《金匮》没有十分理想的注本,但只要把《伤寒论》学透了,《金匮》也就好懂了。

伤寒论的版本:

关于伤寒论的白本,以刘渡舟和钱超尘两先生所校正的本子为最好。推荐指数★★★★。

还有一本《唐本伤寒论》,也是钱超尘先生的著作,可作参考。钱先生对于中医训诂和伤寒论的校勘真的做了很多实在的工作,是真正治学之人。推荐指数★★。

《伤寒杂病论》脱胎于《汤液经》,但是《汤液经》已经失传了。陶弘景的《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中保存了六十首经方,与《伤寒》《金匮》对照起来看,能深刻领悟经方的用药思路。钱超尘先生著有《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可参。推荐指数★★★★。

民国杨绍尹依据《伤寒杂病病》,辑成《伊尹汤液经》,可以参考一下。推荐指数★★。

《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来源于日本的古钞本。如果伤寒原文有不理解之处,对照这两个本子读,可以明白。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流行的本子中,夹杂了大量的后人的注文,混入正文中了,自己看了这两个本子就会明白。推荐指数★★★。

《桂林古本伤寒论》:伪托之作,不足信也。不过里面的用药方法也可以学习一下。推荐指数★。

关于经方方歌:可以选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和《金匮方歌括》。现代人朱青林《实用经方歌诀》似乎更加上口一些。

关于脉法:伤寒论上讲的脉法就足够了,顶多再读一下《濒湖脉学》。现在有的人要求医生一摸脉就说出西医的病名,这不太容易,如果想学习的话,可以读许跃远的《大医脉神》、《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金伟《金氏脉学》等书。个人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现代仪器比摸脉要精确的多,脉诊是用来指导用药的,不是炫伎吸引患者的。

以上是四大经典,下面简要说一下历代名著。

首先是《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这三本书保存了唐代以前的古方,用药基本上是遵循《本经》与《汤液》的,可以说是《伤寒杂病论》最好的注解之一。伤寒药法上有什么不理解之处,与这三本书对照起来看就会明白。不必通读,遇到困难时想着翻一翻这几本书。推荐指数★★★★。

《医心方》,性质与上面几本书类同,日本丹波康赖所著,可以备一本。推荐指数★★★。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基本全是医案,用药完全遵循仲景,非常适合初学者。推荐指数★★★。

关于金元四大家:

李东垣:补土派。《内外伤辨惑论》值得一读,详论外感与内伤之别。《脾胃论》与《兰台秘藏》最有名,用药与经方差异很大。推荐指数★★。

刘完素:寒凉派。现在人得什么病都认为有火,大概是受了他的影响吧。他留给后人的最大影响就是那首防风通圣散了。至于他的书,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张从正:攻下派。他所倡导的『汗吐下尽愈诸病』纯属无稽之谈,不过他的《儒门事亲》还是可以一读的,他对攻下峻剂的运用经验值得参考。推荐指数★。

朱丹溪:滋阴派。早年学儒,三四十岁开始学医,用宋儒理学来谈医学,作『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尽属梦呓,不足观也。

《景岳全书》:可以买一本,有空看看,特别是他对于熟地的用法颇可借鉴。推荐指数★★。

《医宗金鉴》:医院所编,相当于现在大学教材,刘渡舟先生曾熟背此书中的各科心法要诀。推荐指数★★。

关于温病学派:

薛雪、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人之方药:轻浅之疾用之或可得效,疑难重症绝无其用武之地。

尤在泾《金匮翼》:实际上与金匮一点关系也没有,主要是收集一些古方,以弥补经方的不足。推荐指数★★。

徐大椿《兰台轨范》:性质与《金匮翼》类似。徐大椿治学严谨,所收录的方子是他亲身试用有效者。推荐指数★★★。

莫枚士《经方例释》:收录了所有的伤寒金匮方,以《千金》、《外台》、《普济》等考校之,有助于理解古方的用药方法。推荐指数★★★。

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谈解剖之理,皆是错误的,越改越错,但里面的方子很有效。推荐指数★★★。

陈修园的几本入门书:《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里面收录的一些方子还是蛮有效的。推荐指数★★★。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非常有名的著作,但里面的方剂都是他自拟的,我从未用过,不知其是否有效。推荐指数★★。

经方派与火神派的临床著作: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实际上是其弟子姜佐景执笔的,医案是曹师的。用药方法上并没有什么发挥之处,基本上都是循规蹈矩的按照《伤寒》《金匮》来用,所以特别适合初学经方的人读,姜佐景的按语写的非常好,对学习经方用药有很大帮助。当列为经方必读之书。推荐指数★★★★。

权依经《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全是干货,买下来吧,通读几遍,不会后悔的。推荐指数★★★★。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影响恽铁樵、胡希恕等名医的一本经方宝典。推荐指数★★★。

张文钊《腹诊证治》:日本古方派最重视腹诊,很多时候直接依腹诊而处方。推荐指数★★★。

矢数道明:《汉方临床治验精粹》、《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日本人用经方的思路与国内医生完全不同,看一下可以开阔思路。还有大塚敬节,都是著名的汉方家。推荐指数★★。

胡希恕先生的几本书: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经方传真》

这几本加上前面推荐的两本讲座就够了,其他都是大同小异,改头换面,赚你钱用的。推荐指数★★★★。

刘渡舟先生的几本书:

《伤寒论临证指要》

《刘渡舟验案精选》

《经方临证指南》(内容可能跟上面两本有重复)

推荐指数★★★

*煌的几本书: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医十大类方》,还有:

《*煌经方使用手册》

《*煌经方沙龙》

*煌的经方思想深受日本古方派影响,也有他自己的特色,体质学说确有见地。《经方沙龙》最值得一读,里面都是鲜活而真实的经验。推荐指数★★★。

何运强《经方实践得失录》:*煌的学生写的,挺不错,能学到很多经验。推荐指数★★★。

倪海夏的《人纪》系列:我没细读过,简单看了一下还不错,有空可以读,但不建议作为初学入门书。推荐指数★★★。

陈瑞春《陈瑞春论伤寒》、《伤寒实践论》:早年读过,发挥之处不多,但对初学者还是有益的。推荐指数★★★。

《冯世纶经方临床带教实录》、《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冯世纶先生是胡老的弟子,胡老的著作基本都是他整理的。学术上基本亦步亦趋于乃师,没有什么创见。推荐指数★★★。

余国俊《我的中医之路:一位当代名医的治学与师承历程》:主要是讲经方大家江尔逊老中医的经验。

以下是火神派的: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火神派开山祖师所著之必读之书。推荐指数★★★★。

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火神派的经典之作。张存悌先生对于整理火神派著作与医案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本书简明扼要的阐述了火神派的心法要诀,很值得一看。推荐指数★★★★。

张存悌还有几本书: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火神派温阳九法》

有了这几本书,对于了解火神派用药特色基本就足够了。推荐指数★★★★。

《吴佩衡医案》:吴老是原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火神派巨擘,用药单刀直入,大刀阔斧。推荐指数★★★★。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范老是四川名医,用药风格与吴老相近。读大学时曾看过此书,那个时候火神派还没火起来,也没有火神派的概念,但对他用大剂附子颇为叹赏。推荐指数★★★★。

祝味菊《伤寒质难》:也是火神派名著,主要讲医理的。推荐指数★★★。

《祝味菊医案经验集》:体会一下与上面二老不同风格的火神派。推荐指数★★★。

《徐小圃医案医论集》:徐氏为儿科名家,祝味菊的好友,因祝治好了其子的伤寒病而拜祝氏为师。推荐指数★★★。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很有名了,但是他的方子效否参半。推荐指数★★★。

孙其新《李可临证要旨》:对李可老的著作进行了整理规纳,便于学习。推荐指数★★★。

王正龙《疑难杂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王正龙先生一度在网上很有名,听过他的讲座,确有见地。但他不是专业医生,用他书里的方法也不是都有效。推荐指数★★★。

关于针灸(主要是灸法):

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必读的,采录了《素问》《灵枢》《明堂经》中关于针灸的内容。针灸学的经典之作。推荐指数★★★。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作者本来不是医生,但喜欢用针灸给亲朋好友治病,他擅长灸法(因为他不是专业的医师,所以不太长于用针)。里面有很多实用的灸方与案例。推荐指数★★★★。

《针灸大成》:不用说了,学针灸的人都知道。推荐指数★★★。

原昌克《经穴汇解》:日本人所著,对于了解经穴的准确定位非常有价值。推荐指数★★★★。

窦材《扁鹊心书》:一本灸法奇书,提倡护阳气,认为灸法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作者是大宋太医,自负扁鹊再世,故名《扁鹊心书》。推荐指数★★★★。

《神灸经纶》:灸法专论,值得一读。推荐指数★★★。

《针灸精髓》:日本针灸大师泽田健先生述,弟子代田文志记录。主要讲灸法。上乘之作。推荐指数★★★★。

代田文志《针灸临床治疗学》:评价同上。推荐指数★★★★。

赤羽幸兵卫《知热感度测定法针灸治疗学》:奇妙的天平现象,在传统中医针灸学所没有的理论。推荐指数★★★★。

周楣声《灸绳》:他的灸法取穴少,时间长,多用艾条悬灸,有很多创见。推荐指数★★★★。

《马氏温灸法》:用灸法治疗各种难治的慢性病。推荐指数★★★★。谢锡亮《谢锡亮灸法》:推荐指数★★★★。

彭静山《针灸秘验与绝招》、《彭静山观眼识病眼针疗法》:彭老是辽宁中医学院最值得尊敬的老先生,很博学,他的《彭静山医文养生集》也值得一读,有很多中医界的轶事趣闻。推荐指数★★★。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不妨看看。推荐指数★★。

关于砭石疗法:

《新砭石疗法修订本》耿乃光:推荐指数★★。

《实用砭石疗法》耿引循:推荐指数★★。

砭石以黑色者为是,褐色、红色者是伪品,有些店铺卖上千元,都是忽悠人的。

关于出版社:经史子集类的,以中华书局最好;中医类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医出版社,都挺好,编辑也比较认真负责;学苑出版社的书有好有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部分图书错别字很多,断句、校勘很不认真。

先列这些书目吧,读完之后应该可以成为一名不错的医师。有的人看到这么长的书目心里可能会有些捉急,不要紧,不是让人一天之内看完的(也不必全读,但四星以上的一定要看),任重道远,这才是开始。

老夫子聃敬述

年8月13日

文章已于修改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中医必读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