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名医之路李克绍学医行医话当年一
TUhjnbcbe - 2020/6/6 17:41:00

二零二零年五月第三期

导读:明医之路是以历代各大医家的经验感悟为主要内容,本文是李克绍老先生对于习读古代医学著作的体会,对于中医初学者具有指点迷津的作用。

学医、行医话当年(一)

作者/李克绍

动机与目的

我在弱冠之年,本来是做小学教员的。由于在旧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极不稳定,又因我叔父患热性病被庸医误药加剧致死,才有志于改业行医。但为什么不学西医面选择了中医呢?说来也颇为滑稽,是受到反对中医者的启示,才决心学习中医的。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无人指导,我盲目购买的第一本医书,是浙江汤尔和译、日本人下平用彩著的《诊断学》,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西医书。汤氏是最反对中医的,他在这本书的叙言里有这么几句话.....吾固知中医之已疾,有时且胜于西医,但此系结果,而非其所以然。徒以结果与人争,无已时.....意思是说“我当然知道中医治病,有时确比西医为好,但这只是治疗效果,而所以取得这些效果的道理,中医则讲不出来,既然讲不出道理,只用治疗效果同别人争辩,那是不能说服人的”。看了这一段话,我才发现,连西医也承认中医治病并不比西医差,只不过由于中医讲不出道理,才瞧不起中医。我当时想:“结果"和“所以然”,究竟何者重要呢?我不可能知道汤氏本人如果得了垂危之病以后,他是愿意明明白白地知其病之所以然而死去呢?还是要想法活着而宁肯暂时不知其所以然。不过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来说,甚至除了汤氏以外的任何患者来说,都会以救人为第一,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而不会由于讲不出治愈的道理,便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弃而不顾,听任病人死去而还说“可告无愧”(汤氏语)。

我又进一步想:世上真有无因之果吗?中医能愈病,必有所以能愈病的道理,只是这种道理,可能暂时尚未得到解释,或者已经有中医的解释,而是目前人们暂时尚不理解罢了。

即使做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应算作是中医不科学的一个证据。科学领域的未知数太多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其实不仅仅是中医常遇到的问题。“行易知难”“不知亦能行”,这是近代单命家、*治家孙中山心生的哲学思想。他在《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中以饮食为例证明不知亦能行。他指出,很少有人彻底了饮食人腹之后的详细消化过程,也很少有人了解人体正常

需要哪些营养,以及哪些食物各具有哪些营养,但是人们还是每天都在进食的。这证明,“不知”并不妨碍“行“但汤氏却一定要抛弃中医的治疗效果于不顾,偏偏在“知字上:将中医*,这是错误的。

承认中医有优于西医的治疗效果,相信有效果必有所以然的道理,使我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李克绍(~),山东牟平县人。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都有所开拓。著作有《金匮要略浅识》(与王万杰、刘洪祥合作)《伤寒论讲义》《伤寒解惑论》和(伤寒论语释)等,其中《伤寒解惑论》一书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颇得读者好评。

往期回顾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一)

⊙岳美中:无恒难以做医生(二)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一)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二)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一)

⊙姜春华:我的学医过程(二)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一)

⊙金寿山:路是人走出来的(二)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一)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二)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一)

⊙李聪甫:业精于勤,荒于嬉(二)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一)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一)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二)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三)

⊙彭履祥:学无捷径贵在有心(四)

⊙何任:医林四十年(一)

⊙何任:医林四十年(二)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之路李克绍学医行医话当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