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费维光先生中医经方临床入门一书有感 [复制链接]

1#

读费维光先生《中医经方临床入门》一书有感

作者/何健

听闻费维光先生的《中医经方临床入门》一书,是通过网上的一篇文章,随后从一个网友那里打听到了此书的目录,看罢目录,立即在网上就买下了,此书已绝版,只买到了复印本。用了五天时间读完了此书,颇有收获。现将几点感想写出来,以供同道们参考。

费维光先生并非是科班出身,而是一名业余中医爱好者,他是工科的老师,却被日本汉方界称为中国著名的经方家,他学中医既无师承,又无家授,全凭自学。他自费出书,不为名利,只希望中医经方能够传承下去。费先生治学态度严谨,追本溯源,探求《伤寒论》的原貌。为了学习日本的汉方医学,努力学习日语,同时,还翻译了一些日本的中医文章。

费先生的学医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学好中医,费先生作为业余中医爱好者都能把中医学的这么好,可见中医并不是那么难学。李冠杰老师曾经也说过,中医既好学又难学,一本《伤寒论》也仅仅两万多字,把它弄懂了就能解决临床上绝大部分疾病;难学的是中医理论体系庞杂,各种理论流派全部混杂在一起,用内经的理论体系去解读伤寒论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中医有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固然能利于学术的发展,是否正确,验之于临床就清楚了。我记得费先生为了能学习陆渊雷的著作,从省图书馆借来《伤寒论今释》和《金匮要略今释》,并且手抄了这两本书,两本书一百多万字啊,请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别说一百多万字了,《伤寒论》两万多字都嫌多了,当然现在也用不着手抄了,直接从网上就可以下载来看。我们现在学习条件要比费先生不知要好多少倍,借助于网络,我们可以随时下载到想要看的书,很容易学习到一些中医名家的观点和经验。

反观一下自己,我们是否真的努力在学习?有些人总是抱怨学习的条件不好,学习的氛围不好,没有师傅教,没有时间学习,没能进入专业的中医药的大学去学习中医等等,这些都是借口,真正想要学习,总会有办法克服一切困难。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篇,介绍了费先生学医的经历和一些中医论文;第二部分为译文篇,介绍了日本经方家远田裕*先生对《康治本伤寒论》的溯源研究;第三部分为方剂篇,介绍了70首经方以及13首后世方;第四部分为治疗篇,介绍了作者运用经方治病的有效案例。可能大多数人看此书会对后两部分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对我帮助较大的恰恰是前两部分,前两部分偏于理论,后两部分偏于临床。不是说临床不重要,而是因为理论更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不明白医理而去使用经方往往疗效不好。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明白医理而片面去理解使用经方往往疗效达不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正如费先生在自序中所说:要想改变我国中医整体疗效偏低的现状,必须在中医学的学术指导思想上有所变革,要恢复经方应有的地位,要在临床实践中大量使用经方。

费先生学中医也是经历了先学时方,后学经方,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经方的疗效要远高于时方,这一点和我们大多数人学中医的经历类似。受日本汉方派的影响,费先生使用经方大多为原方,不加减或很少加减,与我国中医对经方随意加减的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用经方是否要加减,中医界也是一直争论不休,各执己见。不加减有不加减的好处,比如能够更好地积累某方的使用经验,缺点是有时候过于机械,用的不合适,往往会产生副作用。经方是可以加减的,在伤寒论中早就有示例,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等。但是经方不能随意加减,加减要符合经方医学理论和经方用药的原则。

书中提到费先生很推崇我国经方家陆渊雷,陆渊雷为中西汇通派,对伤寒论有独特的见解,用所学的西医知识阐明经方的道理,著有《伤寒论今释》和《金匮要略今释》。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古代的语言晦涩难懂,这也成了我们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中医学想要发展和传承,必须要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予以阐述,陆渊雷先生显然是给我们开了先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

在日本,用经方者大多是对病选方,某方治现代的某病,他们在这一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某些方与某些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相关性,但是并非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一首方能治若干种疾病,一种疾病能选用若干种方剂,如果用这种思维去临床,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当然如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能做一个疗效很好的医生,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成千上万种,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发现一种新的疾病时,你就会束手无策。经方医学的疾病概念实际上是方证,不管病人患的是现代医学的何种疾病,只要是符合某方证的应用指征,我们就可以用相应的方剂治疗,这就是经方医学的特点,以不变应万变。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掌握一些方剂的病理或者病机,通过辨别疾病类型表、里、半表里、气、血、水,疾病性质阴、阳、寒、热、虚、实,然后根据全面辨证选择合适的方剂,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机械的套方不可取。

费先生的论文《对伤寒论临床应用的认识》,这篇文章中提到,《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的六经是不同的,《伤寒论》与《*帝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用《内经》的理论去解释《伤寒论》是不正确的,而且列举了大量的证据来说明。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我们很难真正读懂《伤寒论》,也就不能正确的使用经方了。可惜的是,目前我国中医界还是以《内经》释《伤寒论》占主流。伤寒辨证论治体系不讲五运六气、不讲病因、不涉及脏腑经络,根据症状反应推断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直接从伤寒论中选择合适的方剂治疗,基本不加减或者很少加减。而内经辨证论治体系则是在指导原则下自己组方,加减很频繁,随意性强,重法而不重方。

以上是我读《中医经方临床入门》的几点感想,所谓经方临床入门,是指经方医学方向性的指导,特别是第一部分中费先生研究伤寒论的几篇论文,学习伤寒论不能用内经的理论来阐释,伤寒论与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其次是第二部分费先生翻译远田裕*先生对《康平本伤寒论》的研究也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中有很多非仲景原文,有些甚至是错误,我们不要把错误当成真理,不要盲目崇拜,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伤寒论。

.4.29于长沙

作者简介

网名:远志原名:何健

籍贯:湖北荆州

职业:执业中药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传承和推广,专注于《伤寒杂病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