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急性外感热病统统定义为伤寒。
在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因此看伤寒就有统义和狭义的区分。仲圣的《伤寒卒病论》大约属狭义的“伤寒”。
不管哪种伤寒,都有发病集中,传染力强,伤害大的特点,所以仲圣叹伤寒伤人占比极高。
伤寒(统义)大约涵盖了中医伤寒、温病、瘟疫、四时感冒或时行感冒范畴。
伤寒(统义)受病及发病机理。人体感受六淫之邪,人体与之抗争,导致营卫失和,气血不平,脏腑阴阳失调,出现发热、烦躁、脉数等即为发病。而受病呢,《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意思如果人体不适合外邪相得,就不会感染,如果人体环境适合外邪介入,外邪就会客入而居,人就会得病。
伤寒失治,误治,就会衔接五藏内伤,继而会出现传变五藏热病。见《素问刺热篇》所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肾热病”等,五脏的内伤性疾病。
中医的伤寒(统义)大约对应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重症包括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临床表现多为高热,面红目赤,口渴引饮,心烦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火热炎上亢奋症状,在病程中易化火伤阴或内陷生变,出现动风、动血、窍闭等危逆证候。
研究伤寒(统义)注意发病不仅由寒而起,风寒,湿,温,热都可以引起。注意这里的温,这个温是指该寒不寒,该热不热的不正气候,最易引发急性传染热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伤寒这类外感热病疗效较好,历次大规模病情都验证了这个中医强项。
遇伤寒当发时,忌劳心劳力,过喜过怒,防止气血不平,正气有间,于病邪有可乘之机。
如有异议,请留言指正。